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有一种永续的
  
  潮流叫
  本报记者麻雪
  学雷锋!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做着好人好事并形成了“做好事不留名”的时代潮流;如今的中青年一代,在年少时也曾唱着这首歌,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成年后,他们或者恪守“螺丝钉精神”,或者发挥自己特长为他人服务,或者热衷公益事业;而新一代的青少年们,更践行出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
  是的,雷锋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没有走远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又到一年三月,这首熟烂于心的歌曲滋润了一代代人的心田。
  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何仲育是宝鸡机务段原纪委书记。据他回忆,1963年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那时候他上初中,在那股热潮鼓舞下,他加入了学校的很多兴趣学习班,学习热情高涨;同学们还喜欢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忙,那时“做好事不留名”的风气也很高,有时候甚至偷偷帮忙。走上铁路单位的工作岗位后,何仲育他们还曾成立了机务段工会小组,那时物质条件还不太好,所以,小组的每个人拿出几元、十几元钱建立了互助基金会,每当谁家有困难时,就用基金会的钱予以帮助。后来在何仲育他们的工作中,雷锋精神更多体现在敬业爱岗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乐于做一颗“螺丝钉”。
  家住宝鸡市区中山西路的陈玉凤,退休前是市委党校的教授。她年轻时在辽宁的一次经历,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1961年秋季,陈玉凤考上了辽宁大学,在欢迎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上,当时已经是名人的雷锋同志给陈玉凤他们作了报告。陈玉凤回忆道:“雷锋同志个头不高,但一身合体的绿军装,使他显得格外精神。雷锋悲惨的童年、凄惨的家史,使得我们在台下不停地擦眼泪。雷锋积极工作、在部队热情帮助战友、热心为人民服务的小故事,赢得我们一阵阵的掌声。”因为当年的陈玉凤他们和雷锋基本同龄,很是聊得来,所以,报告结束后,他们把雷锋请到宿舍里,继续交流座谈。雷锋还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为他们留下鼓舞人心的话语和签名。
  因为这样不凡的经历,陈玉凤说让她受益终生,铭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的话语。退休后,她还经常参加西关社区的公益活动……
  其实,像这样弘扬雷锋精神的平凡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有的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雷锋精神代代传
  从1963年开始,学雷锋热潮如火如荼。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曾以“每天做一件好事”为荣。最重要的是,当年学雷锋的热心,就如在那个年代的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精神的种子,这种精神一直影响至今。
  张红兵是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在我市很多公益活动中,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前不久,他被评为“第七届宝鸡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张红兵出生于1979年,但是在他印象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是学雷锋的高潮期。那时,正在上学的他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的影响下,喜欢“做好事不留名”。工作后,他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张红兵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他和公益联合会关注扶贫、注重绿色环保、关爱退役老兵、助力乡村振兴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雷锋的具体行动和表现方式有所变化:比如,曾经学雷锋是“做好事不留名”“每天做一件好事”等,更多是表现在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上。长期以来,不少人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人做公益服务,如理发师为老人免费理发、机修师为大家免费修自行车等。近几年,更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等在社会上以及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如我市海泰出租车公司成立了“雷锋车队”,陇县打造了“关山新声”志愿服务项目,凤翔区有“青春助梦共享未来”农村儿童能力提升和关爱保护项目等。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学雷锋的行动有何变化,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不变的,并且在不断传承。
  与时俱进的风尚
  戚宝是我市一名青年音乐人,从2009年开始,戚宝查阅大量英雄事迹的资料,完成《英雄谱》系列歌曲的创作,并获得点赞无数,如创作了《烈火中永生》《顶天立地好男儿》等歌曲,为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致敬。戚宝还喜欢将新鲜时尚的音乐元素融入歌曲中,比如《雷锋,我是你的蜜》这首歌。“我是你的蜜”,是网络流行语,用于对喜欢之人的表白。戚宝就将这句流行语当作歌名,大胆地向心中偶像——雷锋表白。这首歌曲朗朗上口,拉近了英雄与年轻人的距离。
  雷锋是一代代人心中的偶像,如戚宝这样的青年音乐人也是雷锋的“粉丝”。作为音乐人,他以自己的特长创作符合新时代青年人欣赏角度的歌曲,弘扬了雷锋精神。
  记者在采访我市一些“95后”“00后”时发现,他们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学雷锋”的精神种子在心里从小萌芽。成年后,在网上平台的社交及生活中,当遇到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就会尽力表达自己的善意。我市23岁的青年李子轩说:“有时会碰到线上志愿活动,我会尽力参加。还有一些网络求助信息,在经过核实后,我也会转发。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我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才更能体现出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研究员王恭说,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六十年了,但雷锋精神是永存的。雷锋精神让每个不同年代的年轻人,不断地凝聚着向善、向真、向美的能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诠释出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以新的担当作为,在各行各业做新时代的一颗“螺丝钉”。
  在新时代,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与时俱进,用不间断的“潮流”诠释出新的意义和价值,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我们需要持续发扬雷锋精神,形成更多适应新时代、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实践行动,弘扬好风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