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崇文尚武曾家寨
毛丽娜
    曾子贤与李雪木的浮雕墙

    李雪木祠堂

  “我们是文人武将之后,先辈们能‘文’善‘武’,是我们效仿的典范……”提起曾家寨村的两位历史名人,75岁的村民曾志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小麦返青,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2月19日,笔者沿西宝南线一路向东,来到了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的眉县槐芽镇曾家寨村。
  曾家寨村有两位历史名人,一位是明代开国将军曾子贤,明洪武年间,奉命西征,戡定雍州,被朱元璋封为镇西将军,屡建奇功,后战死疆场;另一位是清代文学家李雪木,著书讲学,教化乡里,诗文成册。村上至今保留着曾子贤和李雪木的祠堂、石碑等古迹。
  曾子贤与曾家寨
  走进曾家寨村广场,迎面便看到高大威严、身着戎装的雕像,这正是明代开国将军曾子贤。
  曾子贤与曾家寨有什么关系?当地群众为何要为他建雕塑?笔者为此走访了曾家寨几位村民。
  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的曾小平说:“曾子贤是我们的祖先,他生于元朝末年,从小胸怀大志,喜读诗书,聪慧过人,后弃笔从戎。他颇具文韬武略,驰骋疆场,屡建战功,后来成为朱元璋的保驾大将军。在随征凤翔时不幸战死疆场,为犒赏曾子贤的家眷,朱元璋下令把今眉县槐芽镇红崖头村一带封给其家人,也就是说曾家寨因曾子贤而得名。”笔者翻阅《眉县志》也印证了曾小平的介绍。
  “我们的先祖曾子贤是跟着朱元璋打过江山的!”村里91岁的老人兰义杰说,曾子贤平定雍州后,家眷住在凤翔豆腐村。曾子贤阵亡后,大部分曾姓后人住到了封地曾家寨。由于曾子贤战死疆场,村子里没有他的坟墓,曾子贤的三个儿子分别名为柒、捌、有亮,全都从军并迁居曾家寨,并为父亲建起了祠堂及雕像。此后百余年间,曾氏后人还对祠堂进行了扩建和修缮。
  兰义杰说,过去,村里一直保留着祭祖的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祭祖活动十分隆重,村中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来祭祖的不仅有本村人,还有从凤翔豆腐村赶来的曾姓子孙。前几年,还有西安、咸阳等地的曾氏后人来寻亲。
  曾家寨村会计杨高理对笔者说,其实他们村行政村名叫红崖头村,曾家寨是自然村,隶属红崖头村,因一代武将曾子贤让曾家寨人世代为荣,所以当地村民一直喜欢叫曾家寨。如今,曾子贤的祠堂、石碑、木牌位尚存。
  笔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历经百年风雨,曾氏祠堂、石碑受损严重,亟待保护。祠堂一侧残存的墙上有砖刻半副对联,上面写着:“先祖报国维念创业为难”,横批是“祖德昭佑”,仿佛在诉说着曾氏先祖的功勋和村子的由来。
  李雪木与《槲叶集》
  在曾家寨村还有一处李雪木祠堂,与曾子贤的祠堂不同的是,李雪木的祠堂前立有一块“皇清”石碑。
  说起李雪木的故事,71岁的退休教师李景峰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李雪木本名李柏,雪木是他的字,是继张载之后关学的主要传人之一。明末清初战乱之际,李雪木迁入曾家寨。明亡后,李雪木归隐家乡,隐身于太白山中潜心写诗作文,抒发情怀,著有《槲叶集》四卷。”
  槲叶是什么?李雪木的著作为什么叫《槲叶集》?
  李景峰说,槲叶是指槲树的叶子,其形大如荷叶,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及包粽子。关于《槲叶集》的故事,李景峰继续说道:清朝康熙皇帝爱才好士,多次差人重金礼聘李雪木,可都遭到他的拒绝。康熙闻讯,勃然大怒,严令陕西巡抚,封锁太白山,不准笔、墨、片纸进山。一天,一名搜山士兵捡到几片槲树叶片,看到上面用鲜血蘸写的密密麻麻的小字诗文。随后该槲叶上的诗文就被逐级呈上,直至康熙皇帝御览。
  李景峰说,李雪木的诗文多反映百姓疾苦,也有称赞祖国河山壮丽、太白山风景如画的诗篇,康熙皇帝对其诗文大加赞赏,并下诏,把历年进呈的李雪木所写的槲叶诗文,精装成册,御笔亲提书名《槲叶集》,记录这段历史的碑文今被眉县有关部门保存。
  如今,李雪木的祠堂几经村上修缮,保存完好,门楣上刻有“道继横渠”四个大字。院内立有四块石碑,碑文清晰地记载着李雪木教化乡里的故事。在李雪木的祠堂前面,笔者还看到一通石碑竖在麦地里,上面刻有“李雪木故里”几个字。
  文脉武魂薪火相传
  一个村庄出了一文一武两位历史名人,使曾家寨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我们一代代人都是听着两位先辈的故事长大的。每逢两位名人故去的日子,村民们都要自发组织去祠堂祭祀。希望先祖遗留下的人文精神和历史遗址,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下去。”曾志辉说道。
  杨高理说,村子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保护名人古迹不仅仅是精神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时常有人慕名前来曾家寨了解历史文化,参观名人遗迹,曾家寨已成为眉县一处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村上多次提出,要挖掘、保护并利用好优秀的文化资源,繁荣乡村文化,增强农村凝聚力!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两位历史名人的遗址保护工作,县上已把对李雪木的遗址保护列入全县社会发展规划,正待进一步落实。
  曾家寨村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文明和谐,农业特色鲜明,村上90%以上耕地都种植猕猴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目前,村上共有住户778户、3108人。其中,曾氏一族有70多户、300多人,属村里的大户。其次是李氏,20多户,他们是曾氏、李氏的后人。近十年,村里就出了70多名大学生。从曾家寨走出去的有维和部队某部师长陈西昌等各界精英。
  “文学李雪木,武效曾子贤。”眉县文学爱好者杨烨琼说,这句话已成为当地人的育人理念。采访结束,笔者在曾家寨村不远处的西柿林小学看到,孩子们正端坐在教室里,用稚嫩的童声朗读着《槲叶集》里的诗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