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听父亲读书开始
◎曲歌
  我的老家在商县解村一个叫张间的自然村,记得我还未到上学的年龄,就跟着做乡村教师的父亲,辗转于离家20里外的大荆几个乡村小学。还在我处于懵懂的幼年,父亲给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当时刚出版的一部名为《草原烽火》的长篇小说。本书主人公李大年勇敢、机警地领导草原人民群众,策划了火烧王爷府、越狱暴动、堵决口等一连串激动人心的革命斗争,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党唤醒蒙汉人民挣脱奴隶生活,与鬼子进行斗争的红色书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商州,大多农家用的是自制的煤油灯,只有学校老师,才能用上烧煤油的罩子灯备课。每天父亲备完课已是很晚的光景,可他仍不肯休息,躺在我的身旁,绘声绘色地读起那部长篇小说给我听,直到夜很深了才告一段落,第二天晚上备完课又接着读。几天下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幼小的心灵。
  冬夜的晚上,父亲就着罩子灯备课,我不肯睡去,先躺在父亲睡觉的位置,为父亲暖被窝,待父亲备完课,我便迫不及待地挪到我睡觉的位置,听父亲给我念书。《草原烽火》就是父亲这样给我一页页读完的。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我的记忆里,上初小的我没认下多少字,完成作业之余,父亲又指点我阅读记述红军长征的《红旗飘飘》,还让我每天背诵一首《唐诗三百首》的诗。当时的学校,大都设在村上被人们叫作“爷庙”的地方,加之有的村子小,往往只有一两个教师。放学后的学校从喧闹变得寂静,夜深人静时的任何一点响动,都能传很远,怪吓人的。每逢父亲到学区开会,都会找一两个大点的学生看陪着我,或复习功课,或继续读未读完的书,直到他返回学校。
  大荆距我家有二十里路程,假日或周末回家全靠步行,年幼的我总要走走歇歇,父亲还得要背我走一段。顶着星月夜行的路上,父亲给我绘声绘色地讲着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学习故事,我从那时知道了刘绮燃荻、苏廷吹火以及王祥卧冰求鲤、子路借米孝亲、岳母刺字、木兰从军。小时候的我十分好奇,父亲肚子里怎么装了那么多的书。至今,我仍清晰地记着父亲教我的一段不知是流传的,还是他自编的歌谣:要享乐,先受劳,你若不信抬头瞧,梁上有个燕子巢。这个巢,全是泥,一口一口垒成的。费了力气操了心,今日有地得安身……
  上初中时,母亲、大哥及姐妹们,为生计迁到了凤县生活,只有我仍留在大荆中学,与在附近乡村小学任教的父相依为命。当时父亲每月二十九元伍角的工资,生活捉襟见肘,他还因营养不良患上了浮肿病。然而每逢有新的文学书发行,父亲总要挤出钱买来供我阅读,还常与我交流新书的写作特点和读后感,我相继阅读了《星火燎原》《烈火金刚》《革命家庭》《青春之歌》和“三红一创”,以及《艳阳天》等许多“大部头”。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是父亲常叮嘱我的一句话。我没有那种过目不忘的天赋,又舌拙口笨,难像说书人那般读过后就能声情并茂地讲出来,父亲便要求我从小对好句、好文章反复阅读,还要动手抄下来,以求印象深刻。所以,我从学生时代起,在父亲的要求下,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也养成了热爱生活和读书的习惯。也许在那时,我的心底就埋下了文学的种子,萌生了我的“作家梦”。
  上初中时,我对作文已有了偏好,除了课堂上的命题作文,还常常写剧本、写长诗、写政论文让老师批改,也深得老师的抬爱,不仅给我的作文打高分,还得到许多赞许的评语。每当我的作文成了范文,在课堂上被表扬,每当我的诗被学校宣传板报选用,我都觉得自己离父亲告诉我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近了一些。父亲告诉我自小要怀有好的梦想,还鼓励我朝着梦想去奋斗,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不好高骛远,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再加上锲而不舍地努力,这样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