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自写春联逐年走红
■本报记者张琼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春联、买春联、贴春联是宝鸡年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市自写春联的家庭越来越多,一副副自拟、自写的春联飞上寻常百姓家的家门,喜庆之余彰显个性。
  1月10日,家住金台区的80后夫妻任烈凤、袁宏亮正在写春联,读六年级的儿子袁宸熙帮忙压纸(见左图)。不一会儿,一副春联就写好了——“宏亮高唱正气歌烈凤偏舞兰亭序”,春联开头是夫妻俩的名字,饱含家庭暖意。看着父母写的春联,小男孩袁宸熙也拿起笔,用稚嫩的笔画写下属于自己的春联。任烈凤说:“自2018年春节开始,我家连续五年自写春联,写春联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动之一。大年三十这天,从中挑出最满意的一副贴在门上。”问及自写春联的乐趣,任烈凤说,家人都是书法爱好者,经常利用闲暇练习毛笔字,写春联正是一个学以致用、我手写我心的好时机,也能让人在书写过程中感受年味儿。
  “河清海晏万事如意”、长有兔耳朵的“福”字、画有兰花的“兰”字……1月9日,记者在我市初中生宋子惠的家中,看到了她书写的迷你春联和祝福语,看起来创意满满、颇有趣味。今年14岁的宋子惠喜欢写字画画,常和母亲、姐姐一起练习书法,近几年家里贴的春联均是自写的。宋子惠的母亲张惠自拟了一副春联:“惠心兰质室静雅;根深叶茂花自香”,她说:“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把字写得多完美,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静心和坚持等品德。同样,引导孩子写春联也不是为了显示写字技艺,而是在自己参与制作年俗用品的过程中,感受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与千篇一律的打印春联相比,自写春联融入了人的参与和创作,更具有节日文化韵味。我市民俗爱好者陈然谈到,自写春联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春节本味的追寻,在体验了机器制作的春联、外面的美食之后,人们更向往手写的春联、熟悉的妈妈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感受节日文化氛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