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太白棉絮画双兔贺岁
凤翔草编兔追星揽月
瑞兔贺岁 (下)
陇县兔儿灯烛光摇曳
陈仓剪纸兔红火迎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陇县兔儿灯烛光摇曳
本报记者张琼
陇县城关镇堎底下村是陇县有名的“灯笼村”,这两天,村里6户扎灯笼的乡亲正忙着绑架子、糊纸、画图案,为兔年春节的手工灯笼销售做准备。省级非遗陇县花灯制作工艺传承人李文科(见上图)家中摆满了灯笼半成品,李文科说:“兔年即将来临,兔儿灯估计是最受欢迎的,我准备扎150个兔儿灯,希望今年灯笼能卖上好价钱。”
白鹅灯、鱼儿灯、蟾蜍灯、莲花灯……堎底下村的花灯品种不少,其中兔儿灯是典型代表。李文科制作的兔儿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有26厘米高,小的仅7厘米高。李文科将竹篾绾成圈绑成兔身子,然后糊上纸进行图案点缀,为兔子点上红眼睛、画出长眉毛,再在兔头上贴一对长耳朵,一个可爱吉祥的兔儿灯就做好了。李文科感慨:“手快的人一天能做四个手工灯笼,费工费时,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学这老手艺了。”确实,制作一个手工灯笼不容易,需要劈裁竹篾子、温水泡竹篾子、绑架子、糊纸、晾干、染色、画图案、削灯笼底子等多道工序,心急的人做不了,用乡亲们的话来说:“做手工灯笼,要耐得下叵烦。”
堎底下村人做兔儿灯颇有历史,过去兔儿灯造型粗犷、图案简洁,做给自家或亲戚家孩子玩耍。李文科回忆,爷爷做的兔儿灯带有木板和四个木轮子,绑着绳,小孩可以拉着灯笼满村逛,为避免蜡烛倒落,木板上钉着钉子,插着萝卜做的蜡烛保护罩,玩起来稳当又有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工灯笼渐受市场欢迎,李文科和乡亲们一起想办法,改良了许多手工灯笼的做法和造型,兔儿灯的新样子在村民炕头上产生,被赋予吉祥如意、招财送福的寓意。
李文科说:“生意最红火时,村上做灯笼的村民达80多户,灯笼卖到西安、咸阳等多地。这两年,做的人越来越少了。”问及原因,李文科认为一是受疫情影响,销路不稳定;二来手工活费力费时费事,罕有人愿意学。但让李文科欣慰的是,近两年在西府老街、西安大唐芙蓉园等地售卖时,发现人们愿意花更高价格购买手工灯笼,这对手艺人来说是鼓励。在非遗进校园过程中,李文科看到学生对手工灯笼的兴趣超过电子灯笼,李文科说:“只要娃娃喜欢学,这门手艺就失传不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