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太白棉絮画双兔贺岁
本报记者罗琴

  洁白的棉絮、多彩的颜料、精巧的剪刀……在太白县棉絮画非遗传承人刘小侠手里,棉絮能变成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作。
  兔年春节临近,今年51岁的刘小侠以兔子为素材进行创作。只见她灵巧手指上下翻飞,一块块棉絮经过撕、拉、扭、扯,一幅黑白双兔(见上图)“水墨画”便跃然于卡纸上。白兔灵动可爱,黑兔双目炯炯,无论是胡须还是兔子身上柔顺的皮毛,以及双兔脚下柔软的绿草地,看起来都十分逼真,惹人喜爱。刘小侠说,兔子是机智、善良、温顺、可爱的象征,也是光明的化身。在西府地区,有兔儿灯、兔头帽、兔头鞋等,在人们心中,兔子是个带着光明的小神兽。“兔子是奔跑冠军,代表‘超越’,所以这幅作品也有‘自我超越、跃奔前程’的寓意。”刘小侠说。
  棉絮画是以棉絮为主要原材料,利用棉花的延展性,用不同的手法来体现中国画,被称为“东方立体画”。在宝鸡地区,刘小侠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唯一传承人。刘小侠在常年的创作中,不断钻研技艺,她将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等画种的画法与棉花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精细、生动,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细节决定成败,刘小侠创作棉絮画时十分细致严谨,她低头伏案、全神贯注,每当这时,普通的棉花在她的手里也似乎被赋予了灵气,像小精灵一般飞入画中,让动物的眼睛、毛发,植物的枝叶、花瓣,都看起来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为了将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近年来,刘小侠多次到各地学校进行授课,为孩子们播撒下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种子。同时,她还培养了十来个热爱棉絮画的学生,耐心教给他们棉絮画的创作技巧,让这项非遗传统技艺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