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上百年推推传承西府美味
本报记者罗琴
    张斌手拿传家宝“推推”

  “这个专门用来搅拌豆浆的工具叫‘推推’,是我太爷爷留下来的,距今已有上百年之久。”近日,扶风县城关街道伏波村村民张斌找出家里四代人都用过的老物件,向记者讲述了这件传家宝背后的故事。
  张斌告诉记者,家里世代从事制作售卖豆腐、豆腐脑的生意。“我太爷爷原来就是专门做豆腐的,后来我爷爷跟着学,这手艺又传给了我父亲,现在,家里经营的豆花泡馍生意主要由我来打理。”张斌说着,拿出一个约80厘米长的旧木棍。记者看到,木棍的前端安装有小木板,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木棍发黑,前端的木板处,木头空隙里还能看到藏有白色的沉积物。“这就是我太爷爷原来专门搅拌豆浆的‘推推’,是太爷爷自己动手制作的。”
  张斌回忆说,小时候每到腊月,家里就格外忙碌,晚上在大瓮里泡豆子,第二天天没亮就起来烧火磨豆浆、煮豆浆、点豆腐,而这个“推推”,就是将大瓮里的豆腐脑搅拌后并打碎,确保后期做豆腐时挤压出多余的水分。“大瓮足有1.3米高,所以用这个‘推推’来搅拌就显得格外顺手。”张斌说,爷爷张三民制作的豆腐在十里八乡都是很有名气的。腊月里,除了附近村民订购了豆腐,爷爷还要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豆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爷爷常会把卖剩下的豆腐送给邻里,他说,卖吃食都是小本生意,但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吃到他亲手做的豆腐。
  张斌说在他上高中时候,爷爷去世了,父亲张恩宽独自拾起做豆腐手艺,开始没黑没明地泡豆子、磨豆浆、煮豆浆、点豆腐……200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张恩宽见亲戚会制作凤翔豆花泡馍,于是他也跟着学习,从这之后,张恩宽就开始专业制作豆花泡馍,并开了一间早餐店,供应豆花泡馍。发源于秦地西府的豆花泡馍,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小吃,配料为豆花、豆浆、馍(锅盔片)、咸菜、辣椒油等。金黄色的锅盔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叶;白色的豆花,鲜嫩爽滑,煮而不散。用浓汁豆浆加佐料,将馍片和豆花滚汤烧煮,烩成一碗,豆花洁白,如白玉含脂,滑爽细嫩;馍片金黄,如金鱼嬉戏,软香耐嚼;汤色乳白,如琼浆玉液,豆香浓郁,再配以爽口时令小菜,让人回味无穷。
  “豆花泡馍讲究金玉琼浆,豆花要嫩、豆浆要‘煎’、辣子油要‘汪’。”张恩宽告诉张斌,自己在搅拌豆浆时,常常会把祖辈留下的“推推”拿出来,清洗干净,放在白滑的豆浆里搅一搅,这一搅,当年和父亲一起做豆腐的场景就会立刻出现在眼前。
  从小就看着父辈们制作豆腐的张斌出生于1992年,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创业。他说,祖辈都是做豆腐生意,到了他手里,必须要想办法将街头小吃做成有规模的产业。
  “爷爷在世时常说,豆腐和人一样,要磨一磨,也许就成熟多了。我就是这样的,在创业前期,也遇到了好多问题,只有不畏惧困难才能战胜困难。”张斌说,起初,他天天琢磨如何将“湿的”变成“干的”,将“软的”变成
  “硬的”,馍,抽真空,装袋;豆浆变成粉,成为豆浆粉……无论怎样,就是要想办法,让在外地的人通过简便操作就可吃上豆花泡馍。
  在张斌的努力下,原本只能坐在店内食用的豆花泡馍,有了真空包装,有了桶装体验,宝鸡的特色小吃开始乘飞机、坐轮船,一下子飞到了各地美食爱好者的餐桌上。随这份美味一同飞到全国各地的,还有美味背后蕴含的西府人的厚道简约、纯朴大气。如今,随着生产流程的工艺化、机械化,用“推推”的机会减少了,可是,“推推”中隐藏的一家四代人制作美食的匠心却不减。
  张斌说:“从爷爷辈就流传下来一句话,就是顾客嘴里都有杆秤,好与不好,客户一尝就知道,因此决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守住这份小吃,也是守住了西府人的乡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