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姚蜜哥和他的证书
本报记者裴兴斌李依涵
    姚林东(右)和驻村第一书记董超一起欣赏获奖证书

  “姚蜜哥,你的获奖证书到了!”12月16日,当姚林东从驻村第一书记董超手里接过鲜红的证书时,幸福地笑了。他打开证书,认真地读着:“在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荣获种养能手类三等奖……”
  8年前还是村上的贫困户,从率先脱贫到带头成立合作社,再到当选县市人大代表、斩获全国大奖,山区农民“姚蜜哥”不知不觉竟有了二十多本证书。鲜红的封面,烫金的大字,每一本都很珍贵,也记录了这些年发生的许多变化。
  商标证书
  告别苦日子,迎来甜日子
  52岁的姚林东,是麟游县常丰镇佛堂寺村村民。因养殖中蜂并注册了“姚蜜哥”商标,好多人称他为姚蜜哥。
  8年前,和其他村民一样,姚林东和妻子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在10亩农田上。但整个村子被掩映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的褶皱里,即便汗水摔八瓣,日子依旧难有起色。
  其实,初中文化程度的姚林东,脑子还算活泛。年轻时,他跟着父亲养意蜂(意大利蜜蜂),坐着马车往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赶花期、找蜜源;乡镇企业红火的那些年,他和父亲还在村里办了砖厂,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砖厂倒闭后,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好多年都没缓过劲。再后来,女儿去县城上了技校,儿子到镇上读了高中,家庭开支年年见涨……2014年12月,姚林东家被定为贫困户。
  “在我最低迷的时候,县委统战部派来的帮扶干部对我说,佛堂寺村山大沟深,搞传统种植是劣势,但发展中蜂养殖是优势。这里山花多、蜜源好,村民也有零星养土蜂的习惯。让我带个头,给村民做示范。”姚林东说。
  “农民自个家的事,政府却帮了那么多!”姚林东清楚地记得,贫困户每养一箱中蜂,县上补助200元。2016年3月,姚林东动员5户贫困户去西安购置了蜂箱,县教师进修学校又给每户贫困户赠送了5套双层高箱。中蜂养殖场就建在砖厂旧址。到年底,100多箱中蜂收入3.6万元,姚林东高标准过了脱贫线,与他一起养蜂的5户贫困户也全部脱贫摘帽。到2017年,姚林东的中蜂养殖规模已经扩展到400多箱,前后享受到15万元补助资金。
  中蜂养殖产业在各方助力下越做越大。2019年6月14日,姚林东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姚蜜哥”商标注册证书,十多种蜂产品有了“市场通行证”。那晚,他特意和年迈的父亲小酌了几杯。父亲说:“你赶上了好时代,把蜂养成了,致富路上要记得和大家一起走!”
  独行快,众行远。早在2016年,姚林东就带头成立了“十户一体”中蜂养殖产业脱贫互助组,不久又成立了林东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村共养殖中蜂6000多箱,发展200箱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年产蜂蜜30多吨。参与中蜂养殖的46户贫困户,大部分在2017年就先于其他贫困户脱了贫。今年,村上争取乡村振兴省级农业产业专项资金,投资280多万元建起中蜂产业园,建成加工、灌装、检验等生产线,全村蜂蜜不但实现了加工增值,还让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
  职业证书
  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
  “这三本证书来之不易,很有意义!”抚摸着新型职业农民系列证书,姚林东有些感慨。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当地人称土蜂。很早以前,佛堂寺村村民就有养土蜂的习惯。说是养,也就是在崖边凿几孔一尺见方的土窑,再搭几块木板而已。不改良、不育王、不分群,一切顺其自然,一年到头摇不下几斤蜜。佛堂寺村中蜂养殖产业起步时,姚林东等蜂农们也就这点技术底子。
  2016年7月,麟游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职业农民中蜂养殖班招生,姚林东报了名。授课老师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陕西省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黎九洲。“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冲着那张证书去的,因为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但是,听着听着我就着迷了。”姚林东说。
  好端端的,蜜蜂莫名其妙跑光了,原来中蜂喜欢安静,蜂箱要远离公路,置于避风向阳的地方;成群的蜜蜂突然黏成一团,不多久全死了,原来是得了囊状幼虫病;蜂农散养的中蜂,产蜜量不及专业养蜂的三分之一,原因是不懂得培育强群;每年花期到来前50天,要及时培育适龄采集蜂,10月左右则要培育适龄越冬蜂;和蜂王在空中完成交配任务后,要及时杀死雄峰……
  “没想到蜜蜂有这么多生理习性、养蜂有这么多门道!”从那以后,姚林东认真听讲、细心领会,200多个课时他一堂没落下。听说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教授周冰峰来宝鸡办讲座,他撂下饭碗就往市畜牧兽医中心赶。2017年至2021年,姚林东相继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初级、中级证书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证书。
  学以致用。姚林东逐步掌握了人工分蜂、育王、插脾、摇蜜、疾病预防和救治等养蜂技能,成为蜂农信任和依赖的技术能手。2020年7月,姚林东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聘为蜂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在技术钻研和养殖经验积累中,姚林东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中蜂育王技术。经他培育的蜂王,能快速繁育蜂群,增强抗病能力,提高蜂蜜产量和品质。凭借这项“绝活”,姚林东斩获了全国大奖。
  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从技术能手到岗位专家,姚林东的人生如台阶式跃升,家庭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在15万元以上。“以前穷,总以为是佛堂寺的山太高、路太远。现在终于掂出‘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这些话的分量了。”姚林东说。
  荣誉证书
  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他不断向前走
  中蜂养殖产业获得成功,受益的不仅仅是佛堂寺村的蜂农。早在2017年,县上就总结佛堂寺村的经验,把中蜂养殖作为一项优势脱贫产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全县推广。那一年,姚林东先后当选麟游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宝鸡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积极为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建言献策、为中蜂养殖技术普及四处奔走。从那时起,各种荣誉接踵而至:脱贫攻坚工作致富标兵、养蜂脱贫状元、养蜂技术能手、十佳农村实用人才、优秀职业农民、最美人大代表……
  “成为高素质农民后,使我更有能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更多事。这些荣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不断向前走!”姚林东说。
  从物质上脱贫到精神上丰实,再到用实际行动去感恩时代、回报社会,是众多高素质农民的真实写照。
  从2013年被列为国家职业农民培育(2020年更名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工程试点市起,我市就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1325名,认定职业农民17907名。
  这些高素质农民,大部分成为掌握一项技能、做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典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中,有把家乡打造成陕西省“一村一品”生猪养殖示范村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有创办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公司、脱贫先进事迹入围第四批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肖倩,有辞去公务员职务回家乡种植大樱桃、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的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春……
  “这么多的榜样,不断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头把佛堂寺村的中蜂养殖规模持续做大、把产业链不断做强,助力全县中蜂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姚林东说。
  冬日温暖的阳光里,几只蜜蜂凌空飞舞,划出优美的弧线。姚林东收起证书,和董超一起向崭新的中蜂产业园走去。按计划,春节前村上要借姚林东的名气和影响,通过直播带货持续加大线上销售力度,让佛堂寺村的“蜜泉”品牌飞出大山、走向全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