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防冻护耳的耳挂
本报记者罗琴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北方人都有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可事实上,即使冬至吃了饺子,在气温持续走低的寒冬,还得给耳朵做好御寒保护,才能真正防止冻耳朵。西府人性格虽然粗犷,但在保护耳朵这件小事上却毫不马虎,多种款式的耳挂既保暖又美观。近日,记者在凤翔区范家寨镇董家河村村民赵秀芳家里,看到了她的母亲曾经亲手制作并保留至今的耳挂(见右图)。
  赵秀芳今年80岁,自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现在是凤翔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记者看到,赵秀芳收藏的这对耳挂是灰白色桃心形状,由于精心保管,看起来像是崭新的,上面绣着小鱼和含苞待放的荷花,看起来栩栩如生。在整齐的镶边旁,还缝有一圈毛茸茸的兔毛。耳挂内里填充有棉花,摸起来十分绵软。赵秀芳告诉记者,这是母亲当年送给自己的陪嫁物,绣鱼寓意生活年年有余。记者注意到,这对耳挂的背面有搭门,从耳郭处往里扣,就可以牢牢地套在耳朵上。
  “以前农村人结婚,娘家都会给待嫁女儿准备一些绣品,耳挂是其中之一,这对耳挂我一直留着,没舍得戴。”赵秀芳表示,老一辈西府人冬天大都会戴耳挂为耳朵保暖。耳挂款式多样,在制作中会选择丝质或棉质面料,在耳挂上绣着代表吉祥的动物花鸟等,看起来很是美观。“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外沿加上兔毛,这样看起来暖和,摸起来棉绒绒的,戴着也更加舒适。”赵秀芳说。
  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刺绣耳挂了,个别家庭将其当作工艺品珍藏起来,留作纪念。如今,宝鸡人的取暖物品越来越丰富,冬天也没有过去那么冷了,走在街头,佩戴耳挂的人寥寥无几,而耳挂上千变万化的刺绣手艺,却一直流传至今,衍生出新的、适应当下生活的刺绣用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