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暖手护腕的筒袖
本报记者麻雪
  近日,千阳的“绣娘”王海燕为自己的合作社设计了一款颇具西府味的筒袖(见左图),很受消费者喜爱。这是由老式的筒袖改良而来的,王海燕感慨道:“我小时候冬天里戴的筒袖是母亲手工制作的,身边的小伙伴几乎人人都有,如今我们设计、制作袖筒,包含着儿时的情怀。”
  什么是筒袖?虽然现在很少见了,但是在不少人的记忆中,筒袖依然很温暖。上世纪90年代以前,每到冬天,母亲或者其他女性长辈会为家人手工制作一种圆筒形状,可以用来暖手护腕的很实用的筒袖。有的筒袖是一对的,分别戴在两个手腕上,比袖子长出一截,但不影响手指的活动;还有一种是长圆筒,两个手可以同时伸进去保暖。
  在冬天,厚实的筒袖因为使用几率高,很容易弄脏,要怎么清洗呢?王海燕回忆到,当时一种方法是拆洗筒袖,但是这个方法比较费事。还有一种方法是不用拆开,直接将筒袖清洗干净后,放在灶房烧过的柴火灰上晾干,在没有衣物甩干机的年代,利用柴灰的吸水作用去吸棉筒袖中的水不失为一种脱水的好办法。不用担心柴灰弄脏筒袖,等到晾干后,轻轻拍去筒袖上的柴灰便清洁如新了。这些制作、清洗筒袖的回忆,如今品味起来,充满了儿时的温馨和乐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大都使用过筒袖,并且怀有情愫。就如王海燕所讲述的,那时的筒袖都是母亲用布头制作,塞进棉花,很是保暖,幼时使用的是一个单筒的,上面还刺绣了虎头、五毒等图案;上学以后,是一双的,戴在手上方便写字,小伙伴们还会互相比比谁的筒袖更好看、更保暖。
  王海燕说:“正是因为有这份温暖的回忆,所以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后,我去年设计了这款筒袖。上面刺绣了虎头,还有夹层,不仅可以做筒袖,还可以当作包来装手机、卡片等物件,漂亮又实用,更是对西府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创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