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人生之问的答案
——读方舟杂文精选集《人生琐谈》有感
  ◎雷明德
  方舟杂文精选集《人生琐谈》近日出版了,再次阅读这些熟悉的篇章,不禁感慨多多。方舟是宝鸡人民广播电台老台长胡云林的笔名。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熟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喜爱鲁迅的作品,又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具有爱憎分明的立场,以及应有的理论素养、文学造诣和语言风格。他出版过《人生成熟的绝调》《珍重你金色的卸货》两部杂文著作,我都喜欢阅读并受益匪浅。现在重读这组杂文,感触尤深。
  在《猫与草与大树》一文中,作者对近代史上那些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物,给予辛辣的讽刺,把他们比喻成草:“草也是随风倒的。它在风平浪静之时,颇有一些刚味,亭亭玉立,直上直下,谁的账也不买。可是一旦起了风,就摇晃起来,低头弯腰,随风俯仰,这就是它的品德。”而于此时,多数“通晓历史规律,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人,却仍然昂首阔步,一往无前”。作者号召人们:要做“在暴风雨中独立的大树,而不是两边倒的小草”。类似这些论述,都给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以信心、以力量,让人心服口服。
  杂文与现实保持着紧密联系。方舟这一百多篇文章,每一篇都针对着社会上的一个现象、一种习俗进行分析论辩,这些来自于现实的社会热点,正是急需重新认识,予以释疑解惑的。着眼于现实,针对性强,正是这些文章的生命力之所在。
  《老教授何以语塞》一文,是改革开放初期,老教授和做生意的儿子展开一场争论。儿子说:“你一生写了那么多书,当了一辈子教授,可你得到了什么?我母亲有病需要住院,你连三千元住院费也交不起,再看看屋里,电视机、空调、冰箱,哪一件是你的钱买的?不都是我挣的?你这个教授当得有啥意思?”老教授在儿子咄咄逼人的质问下,一时语塞。这就是曾经的俗话所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运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回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知识也是一种财富。有不少知识分子,已经在知识商品化的路上先行了一步,集教授、工程师、企业家于一身,办起了实业。更多的知识分子,则用申报专利、维护版权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也在改变,认为脑力劳动是更为复杂的劳动,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历史证明,这种回答是正确的。
  杂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其短小的篇幅对语言提出了严格要求,就是要精练,容不得拖沓和冗长。方舟的语言正是如此,他文笔老到:叙述描写,干净利落,明白如画;议论抒情,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引用典籍,准确有据,寓意恰切。通篇简洁精悍、生动活泼,自然很受欢迎。
  宋朝范仲淹的《蒙以养正赋》中就有“务实去华”之说。那种只会“寻章摘句”、生搬硬套,而空话连篇、不切实际的文章,历来为人们所诟病。方舟先生崇尚“知行合一,成己达人”。他写杂文不是动动笔头、说说而已,而是据实说理,将思想观点融合落实到行动上。我读《人生琐谈》,从“珍重金色年华”“提升人格修养”到“锻炼生活智慧”,再到“走向人生成熟”,不但觉得篇篇有新意、段段有韵味,而且感到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字里行间都镌刻着作者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愿望结合了起来,处处都闪耀着以文铸魂的思想火花。
  正因为作者有了这种知行合一、去浮华以务实的精神,才赋予他令人折服的细微精准观察能力,许多在常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在他眼里都会悟出一番大道理来。在《想起“乘虚而入”》一文中,他讲了去西安出差打车之事:出了火车站他问出租车司机去某饭店多少钱?司机说10元,他嫌贵不坐,司机拦住说“可以给你20元报销票”。结果他乘公共汽车只花了1角钱就到了,“从10元到20元,数字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作者在批评司机唯利是图的同时,指出:“它还会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该把出公差时的廉洁奉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常言说,文如其人。所有这些,都和方舟在现实中的为人处世是一致的。方舟的这些杂文是充满时代特色的作品,“用新的视角予以剖析、诠释乃至新解”,正是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