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群众参与文明共建
本报评论员
  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凡人善举弘扬新风……宝鸡持续巩固创文成果,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这正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阔步向前的真实写照,也是宝鸡人致力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座城市的铸魂工程,是提振群众精气神的塑形工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身边的“宝鸡好人”、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屡见不鲜,在红绿灯前耐心等待、在餐桌上践行“光盘行动”的群众比比皆是……正是成千上万的宝鸡人,塑造了文明宝鸡的新形象。
  站在新起点,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品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把群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引导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其中,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要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参与。真正让群众心中有“文明”,行动上践行“文明”,就要让精神文明宣传无处不在,可以利用各种群众活动带来的宣传时机,点对点进行精神文明宣传。例如在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候,安排志愿者为排队等待的群众发放文明城市宣传手册、讲解精神文明建设知识,让精神文明宣传通过一次次活动真正入眼、入心、入行,最终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要强化服务群众,鼓励群众参与。紧盯精神文明建设中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例如:通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其中,改善邻里关系、小区环境等,让群众通过活动既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又能让他们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
  要丰富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参与。以现有的大型综合服务平台为牵引,统筹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让有意愿的群众能够很方便地找到参与渠道,让有想法的群众有献计献策的平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共建共治。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群众作用,唤醒文明因子、养成文明习惯、践行文明行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