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大山的儿子杨文洲
本报记者张敏涛


  “我们除了学习他干事业的拼劲,还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忠诚、主动担当的精神。”近日,在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杨文洲纪念园,一名从西安专程赶来学习杨文洲事迹的党员深有感触地说。
  杨文洲纪念园是原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党委副书记、主任杨文洲因病逝世后,当地群众和公园职工自发为他修建的。1986年,杨文洲被任命为眉县汤峪林场场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林场,以伐木为主,国家要求封山育林,面对林场遭遇的困境,杨文洲陷入沉思,他思索,“抱着绿水青山还能陷入困境?”之后,他四处“取经”,经过一番考察,萌发了以旅游振兴林业的思路,决定以林场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创办森林旅游产业。
  想要搞旅游,硬件一定得跟上。1988年腊月二十三,杨文洲在去争取资金的途中,发生了车祸,就医后被诊断为中度脑震荡和肩锁骨骨折。医生明确告诉他,出院后要多休息,不能再奔波劳累。但杨文洲只休息了13天就匆匆返回工地,绑着绷带在现场指挥施工。面对同事的关心,他常常就是一句话,“我这点病和森林公园的发展比起来算个啥!”
  1991年,杨文洲怀揣四处筹到的2万元,依托太白山的地热资源,经过3个多月的鏖战,终于打通了林区的第一口热水井。接着,杨文洲又带领人进驻深山修路,顶着零下20℃左右的低温,在条件简陋的深山,历经8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从红桦坪至下板寺的旅游公路。这一创举,把太白山旅游的景点范围扩展至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山区。
  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杨文洲想着要让太白山早日通上索道,于是他又四处招商。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杨文洲背着资料在省内外跑了几个月,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吃了多少回闭门羹,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这份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打动了客商,1997年4月,太白山索道在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的情况下开工,杨文洲与施工人员顶寒风冒雨雪,艰苦作业,仅仅一年时间,索道就建成并投入了运营。
  硬件上去了,游客络绎不绝,林场总算被救活了,可杨文洲并没有因此志得意满。此后的日子里,他不是奔波在争取资金的路上,就是忙碌在工地上,同事们都劝杨文洲多注意休息,可面对心中的蓝图,他根本停不下来。旧疾未愈,加之常年劳累,积劳成疾,最后杨文洲双手失去了知觉,被确诊为脑瘤。经历多次脑颅手术,杨文洲语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吐字含糊不清,他用不完整的语言和手势,让技术员一点一点地画出太白山景区的规划图。
  2000年7月28日,杨文洲不幸去世。追悼会上,群众自发前来送行,为他立功德碑。生前,杨文洲立下遗嘱,他要葬在太白山上,他离不开这座让他牵肠挂肚的“绿水青山”。杨文洲离世后,眉县汤峪林场的全体干部职工继承他的遗愿,大干苦干,之后,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正式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现如今,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些荣誉是同事们对杨文洲最好的告慰。
  杨文洲数十年如一日,不图名利,夙夜在公,敢为人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他是大山的儿子,他更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儿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