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1970年,著名作家李心田为孩子们创作了一部儿童小说,名字叫《闪闪的红星》。1974年,根据小说拍摄的同名彩色电影,让这部作品家喻户晓,红军小战士潘冬子机智勇敢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中。如今,当年银幕前那些目不转睛看电影的孩子早已长大,宝鸡的张弓惊带着他的“红星”也从家乡走向了全国,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导演。6月12日,由他担纲编剧、总导演的《永远闪闪的红星》,将以青春国潮互动舞台剧的形式在上海亮相,让观众重温小英雄潘冬子的红色成长故事——
宝鸡”红星”放光彩
——访青春国潮互动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编剧、总导演张弓惊



  本报记者王卉
  看点一
  致敬经典,50年后全新亮相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首《红星歌》是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自电影上映后,影片中的《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传唱大江南北。可以说,《闪闪的红星》的小说、电影和歌曲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它激励了一代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
  “‘闪闪的红星’这几个字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魅力。潘冬子的经典形象、耳熟能详的歌曲,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50年后的全新亮相,如何既能致敬经典,又不简单重复电影片段,还能让新作品感动当代,这是我们努力要做的。”张弓惊介绍道。因此,舞台剧《永远闪闪的红星》在保持原作中心思想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首次通过舞台表现形式和沉浸式演出等方式,生动再现少年潘冬子如何在艰苦环境中一步步成长为红军小战士的过程。
  怀旧的情怀加上多年编导经验的积累,张弓惊对《永远闪闪的红星》充满信心,但随着创作一步步深入,他也越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他表示,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想让这部主旋律的现代剧依然吸引观众,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认可,就要在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观赏性上下功夫,无愧于当年的历史,也无愧于当今的时代。
  看点二
  潘冬子和他的小伙伴
  原著故事发生在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作为编剧,张弓惊用了大量时间研究1930年到1939年间那里的社会情况。他还借鉴了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描述,甚至还参考了著名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在注重故事连贯性的同时,《永远闪闪的红星》更将抒情性的体现放在重要位置,将故事提纲挈领,形成舞台张力。
  为了讲好这个家喻户晓的红色故事,《永远闪闪的红星》在保证原著思想、情节等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运用多种戏剧手段,让这部剧既保留了经典魅力,又成为一部颇具时尚气息的艺术精品。全剧以潘冬子从一个单纯善良有正义感的儿童,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的红军小战士历程为主线,其中,冬子妈、冬子爸和红军战士的角色更加鲜明。反派角色胡汉三等也增加了一些喜剧特色。
  与原作相比,《永远闪闪的红星》中的人物更集中,情节更紧凑,以青春、国潮、互动为特色。为让潘冬子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和当今观众的欣赏习惯,导演张弓惊还为潘冬子增加了小伙伴——英子。其实,英子是由电影中潘冬子的小伙伴春芽子而来,为了舞台更具表现力,那个男孩春芽子变成了如今的小姑娘英子。当然,在戏剧冲突的考虑下,剧本几次修改过后,胡汉三的儿子也登台亮相了。“剧中设置了儿童特点的角色摩擦,这更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心理特点与观赏预期。因此,我们增加了一些角色,比如胡汉三的儿子大名叫胡孝祖,小名就叫胡闹。”张弓惊介绍道。新剧中,英子、胡闹等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他们对潘冬子的成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舞台上呈现什么样的戏剧效果,相信演出后,观众将一见分晓。
  看点三
  精彩有趣的宝鸡元素
  熟悉张弓惊的戏迷都知道他的偏好,那就是常在剧中设置他家乡宝鸡的元素。当年,张弓惊导演的舞台剧《五道口》在北京上映,很受大学生喜欢,剧中那位会做肉夹馍的宝鸡人令观众眼前一亮,尤其那人用宝鸡话说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在《永远闪闪的红星》中,张弓惊考虑到之后的全国巡演,他将更多有地方特色的元素融入剧中,这自然少不了来自他儿时记忆的宝鸡元素。
  陀螺,是剧中的一个重要道具。这是张弓惊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的一样玩具,甚至大学时他还以“陀螺”作为笔名写诗。这回,他把熟悉的陀螺交在了潘冬子手中,这个设置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又带着如今自己的些许期望。但之后这个陀螺被胡闹抢走了。
  当然,潘冬子最终在粮店制服了胡汉三一家,他找胡闹要回了陀螺。但其中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为了制服胡闹要回被抢走的陀螺,潘冬子和小伙伴学习武术,照着书刻苦练拳。如此有趣的剧情,仍是张弓惊小时候在宝鸡的经历反映。当年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张弓惊看过电影就买来许多关于怎样练铁砂掌、少林棍的武术“秘籍”,甚至还想偷偷扒火车去少林寺学武,没想到这段经历被自己搬上舞台,只不过此时他已离开家乡多年。
  看点四
  超强团队打造高品质新剧
  不管是舞台剧、话剧、音乐剧,张弓惊的“社戏”成立的短短几年里,他导演了《五道口》《后稷》《平西地下交通线》《中关村往事》《越节越能》等8部戏剧作品,而张弓惊表示,这些作品能得到观众好评还屡屡获奖,并不是他个人的功劳,完全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其实,作为导演的张弓惊本就出类拔萃,从小他就喜欢跟着戏迷父亲去看戏,只是那时谁也没想到他与舞台有着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就像为运筹帷幄这个舞台做着准备。高中时,他开始写诗,在宝鸡师范学院(今宝鸡文理学院)上大学期间,信手拈来便是一篇好文章。他加入学校文学社“火鸟”诗社,全诗社只有他一人是英文专业,最令诗社里中文专业的文友刮目相看的是,他还担起了《火鸟诗刊》的美编,那些油印杂志的封面、插图都是张弓惊画的。毕业后,张弓惊离开家乡,翱翔于更广阔的天地,他在媒体机构供职多年才转行做话剧,成立了如今领军于业内的“社戏”。这一路回头看,把他所有的爱好综合起来,其实就是戏剧——编剧、舞美、音乐等都是戏剧的基本要素。
  本剧的团队阵容强大。担任文学顾问的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叶辛以及著名艺术评论家李晓东,历史和学术顾问由中央党校穆占劳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有兵担任,而负责视觉设计的刘纯曾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舞剧视觉总监,对实景演出、情景体验剧、舞剧、音乐剧也有着丰富经验。这些来自北京、上海、浙江、陕西等地的专家组成了超强团队,为打造高品质新剧座谈、研讨,对联排提出自己的建议。张弓惊除了担任本剧的编剧和总导演,他还邀请在乌镇戏剧节获过大奖的刘添祺担任导演,让这部戏洋溢着青春气息和鲜活力量。
  在该剧即将与观众见面之时,也得到了当年参演《闪闪的红星》的许多老艺术家的支持,尤其是电影插曲《映山红》的原唱邓玉华录制短视频,祝福《永远闪闪的红星》演出成功。6月2日下午,当张弓惊在北京与剧组开会之时,曾参演电影《闪闪的红星》的著名演员臧金生前去探班,面对老艺术家的期待和鼓励,剧组全体人员表示,红色文化是最经典最时尚的文化,一代代传承的红色历史故事,给了大家智慧、勇气和始终坚定的信心,他们将走好未来的路。
  希望《永远闪闪的红星》的全国巡演,能早日与宝鸡观众见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