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本期发布:
重塑乡村形象 共绘振兴蓝图
——麟游县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整治后的梯田

丈八镇豁口村移民安置点

  刘小祥

  整合零散“巴掌地”,归并小田变大田;开展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整治废弃闲置建设用地……近年来,麟游县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合零碎地块、升级低效农田、调整林耕布局、统筹移民搬迁、发展社区经济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持续优化,一体化推动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整治,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小块并大块 坡地改梯田
  走进九成宫镇紫石崖村,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移民新居错落有致。几年前,紫石崖村还是另外一番景象,农田分散、呈碎片化,大型机械难以展开“拳脚”,耕作条件较差。而现在的改变,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密不可分。
  2021年,紫石崖村被确定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国家试点区,通过“小块并大块、坡地改梯田”工程,将1630块零散坡地规整为1022块方块梯田,新增耕地342亩,新建7.4公里混凝土路、4.7公里砂石路,拓宽改造道路17公里,生产路网直通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发展筑牢根基。“以前耕地七零八落,如今变成连片良田,机械作业方便多了!”紫石崖村党支部书记陈新平望着整齐划一的梯田感慨万千。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专门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推进督导。”麟游县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副局长万志军介绍说,县上创新“三区三线”划定机制,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构建“高位推动、专班督导”工作体系。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农用土地整治4489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359亩,通过归并零散耕地、整修产业道路、规范设施用地,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为现代农业产业高效集约发展打牢了基础。这场土地“变形记”,不仅重塑了乡村空间格局,更激活了土地资源潜能。
  壮大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了土地资源,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麟游县通过推进土地流转、连片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同时还积极发掘休闲旅游、生态养殖、示范种植、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潜力,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沿着宽阔的柏油路来到丈八镇,烤烟田里“碧波荡漾”。丈八镇2023年被确定为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镇党委书记郑飞蹲在塄坎上,手指划过脚下层层叠叠的梯田:“过去这里种植的烤烟零散分布,如今通过规划设计和土地平整,3500亩耕地连片经营,产业越做越大。”
  “丈八村今年已经是第五年推动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已建成百亩烤烟种植示范基地3处、集约化烘烤中心3处,每年累计带动本村群众就业4000余人次,实现收入约85万元。”郑飞说。
  麟游县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要素,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实施产业类项目19个,丈八镇规模化种植金蕊皇菊100万株,香菇、灵芝、赤松茸等4000多棒。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麟游县形成了以丈八镇烤烟、饮马泉村40万羽青年鸡养殖、丈八村金蕊皇菊、豁口村中药材、曲家沟村食用菌、石家庄村林麝等为主基调的“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村民搬新居 生态提颜值
  麟游是山区县,一些村民世代住在山坡、沟坎,生活环境差,出行不便,还存在滑坡隐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县上大力推动移民搬迁与社区建设,制定了搬迁安置政策,引导群众向南坊新城、招贤镇堡子搬迁点等大型安置社区搬迁。
  在堡子搬迁点,从山上搬迁而来的邢鹏飞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住在坡上,下大雨就睡不着觉,就怕滑坡。现在搬到了新地方,住进二层小楼房,再也不担心下雨了。”邢鹏飞说。据介绍,近年来,麟游县累计规划建成安置社区13个,配套社区工厂、污水处理厂、安置点卫生室等设施,让4399户群众住进新居。
  在人居环境提质增颜方面,麟游县积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要素,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全域规划、设计、整治,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格局。
  全域整治谋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如今,麟游县又开启了跨镇村实施九成宫镇良舍村至招贤镇永丰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工程、生态补偿一体化示范项目新尝试。
  沿着漆水河前行,新修的生态护岸与两岸绿植相映成趣。“我们加快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项目进度,推动河道全流域治理,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修复等项目33个,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万志军说。今年以来,麟游县完成造林绿化3498亩、河道综合治理3000余米,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70.04%,实现全县生态环境由“浅绿”向“深绿”、“墨绿”转变。
  漫步麟游大地,万亩良田阡陌纵横,特色产业图景加速成型。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麟游县不仅垦造出连片耕地、整治出美丽家园,更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