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项目加速“跑” 发展动能足
好生态引来“吉祥鸟”
每月推出40份爱心套餐
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社会力量资助缴费
宝鸡市生活垃圾分类创新创意大赛火热开启
家家门店美 带动城市美
户外运动安全为先
持“爱心卡”免费坐公交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户外运动安全为先
米静
盛夏骄阳似火,户外运动方兴未艾。秦岭登高、渭河堤骑行、攀岩探洞、激浪漂流,各类户外运动成为市民亲近自然和纳凉避暑的热门之选。然而,不时发生的意外,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在享受自然与运动乐趣时,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每个人是自身安全的首要责任人。户外爱好者要摒弃侥幸心理,将敬畏自然落实到行动中。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掌握路线、天气状况,配备专业装备,掌握急救技能,量力而行,遵守自然保护区规定,不冒险逞强,不擅自强行进入未开发和明令禁止涉足的区域。
从业机构与组织者是安全的关键守护者。商业机构应将安全视为生命线,杜绝因逐利而降低标准、简化保障,确保领队资质、装备质量与应急预案达标。行业组织要加强自律,提升服务标准与准入门槛,推动专业认证与持续培训,让安全成为健康的户外活动的前置门槛。
相关部门是安全防护网的编织者。要强化对秦岭、渭河等重点区域的管理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预警与信息发布,划定风险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探索分级管理或活动备案,实现风险可知可控。
社会氛围是安全文化的培育土壤。媒体要加强理性引导与知识普及,资深爱好者要发挥“传帮带”作用,营造“安全为先、科学户外”的全民共识。
唯有个人尽责、行业自律、政府有为、社会同心,将热情置于安全框架内,才能让宝鸡“户外热”保持安全健康,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滋养健康生活的暖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