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宝鸡进入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倒计时”
杨曙斌 王茗若
垃圾转运车行驶在长寿沟内

大件垃圾拆分后,准备运往发电站。

在金台区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工人操作机械处理拆分碎片。

正在建设中的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道路平整蜿蜒,两旁绿树成荫,周边青山环绕,阵阵凉风吹来,让人分外惬意。在宝鸡市区的长寿沟,有这么一处所在——它是全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但走进这里,犹如来到了公园一般。
  与美景相对应的,是我市对生活垃圾处理措施和理念的巨大变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发电、循环利用等一大批项目纷纷开工、建成,在扮靓城乡生活环境的同时,让垃圾变身可用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告别一埋了之 垃圾处理后转化为电能
  金台区长寿沟紧挨西关片区,由于地理位置便利、交通环境适宜等原因,2004年,全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这里建成。
  日前,笔者顺着蜿蜒曲折的专用公路来到这里时,碰到了正好骑着自行车来此休闲的市民张玉峰,他说:“谁能想到这个全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附近,竟然没有什么臭味,环境还特别好。”
  站在公路边向西望去,在长寿沟内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南,一座巨大的新建筑已经初具雏形,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宝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走进建设工地,只见大型车辆不断穿梭,40多米长的设备异常高大,几个数十米高的吊臂来回摆动,将巨大的管道等物资送到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顺着运送垃圾的线路,可以看到称重、垃圾仓、发电机组、集控室、焚烧炉等系列设备。
  站在2号锅炉的燃烧观察室旁,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烈焰熊熊,一旁的测温设备实时显示着锅炉内的温度。该项目生产经理杨小强说:“6月10日,2号锅炉低温烘炉点火启动,这是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了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建设了两条处理线和两台垃圾焚烧发电炉及一台50兆瓦的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500吨。杨小强说:“这个项目能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其垃圾仓的库容达到2.8万吨,可以存储市区1个月垃圾。该项目不仅能够将垃圾焚烧转化为电能,还能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变成生产用水等;尤其是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尾气处理‘七步法’,通过脱硝、脱酸、活性炭吸附、除尘等步骤,工艺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宝鸡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随着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和高质量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试运行。届时,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将封场,市区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彻底转变以往的垃圾处理理念和方式。”宝鸡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服务中心固废处置服务科科长郭增强说。
  为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仅解决市区周边的垃圾处理问题还远远不够。笔者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获悉,当前我市各县区一批环保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包括岐山县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陇县垃圾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太白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项目等。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垃圾处理难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建起回收大网络 厨余垃圾收运采用公交模式
  “现在只需打个电话,垃圾回收车就来了,我们餐饮店产生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行们都说这种‘预约式’回收方法好。”市区经二路一家餐饮店负责人说。
  厨余垃圾由于收集面广、体量大等特点,如何进行有效回收是各地面临的一道难题。为此,我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预约式”回收模式便应运而生。笔者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了解到,我市目前已建立厨余垃圾“公交式”收运模式,开设收运线路20条、站点近1000个,将市区3700多家餐饮单位和已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纳入收运范围,有害垃圾实行“预约式”收运,可回收物依托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采用“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产业基地+互联网”模式,通过固定点回收和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运。
  厨余垃圾看起来似乎失去了利用价值,但在陈仓区,这些来自居民家庭、餐饮饭店的废弃物却变成了有机肥。
  笔者近日在位于虢磻路旁的陈仓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看到,清运车将厨余垃圾运来之后,经过分拣、压榨、脱油脱水,再加入适量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降解,就变成了土黄色的有机肥。“10吨厨余垃圾能产生1.2吨有机肥。”陈仓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张贤说,该处理中心自2022年7月投用以来,已将近5000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此外,他们还创新实施“排班预约”等城乡垃圾清运新模式,并建设一暂点(有害垃圾暂存点)、两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大件垃圾拆解中心)、三站场(厨余垃圾处理站、绿化垃圾处理站、装修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就地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该区不仅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垃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还于今年初实现了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全覆盖。当前,该区平均每日清运城乡垃圾130吨。
  我市其他县区也纷纷行动起来,金台区在宏文路秦岭市场、代家湾小区建成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中心,形成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协同处理模式;眉县、千阳等地已建设多个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全市13个县区基本建成“户分类、村收集、县镇处理”工作机制。目前,“投、收、运、处”全链条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已在我市初步形成。
  据统计,2024年,市区累计收运处置厨余垃圾4.67万吨、其他垃圾36.9万吨,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
  完善治理体系 构建无害化处理新格局
  在生活中,市民常会面临大件垃圾处理难题:旧沙发、床垫、废旧家电等体积大、搬运难,若随意堆放易滋生安全隐患,而付费清运又增加了经济负担。
  金台区在全市创新推出的“政府兜底+免费清运+资源再生”大件垃圾清运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一民生痛点。2022年,金台区城管执法局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将大件垃圾清运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兜底,开发“金台垃圾分类”微信小程序,并组建了一支专业清运队,配置封闭式运输车,在全区设置了50个临时存放点,承诺“接单后30分钟联系、24小时内清运”,居民可通过电话、网络实现清运预约。不久前,刚更换了客厅家具的金台区宝石社区居民王秀丽说:“以前看到我家邻居处理旧家具还要花钱请人,我在参加过一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后,就把免费清运方式记住了。这次我通过公众号联系,工作人员很快就到家里搬走了家具,我不花一分钱,确实太方便了!”
  笔者在金台区大件垃圾拆分中心看到,伴随着各类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一件件木质家具变成碎屑,经过传送带堆积在转运区等待运往发电站;一些清理出的海绵、布料以及金属部件等按类别堆放在一起,准备运往下游工厂成为生产原料。“清运而来的各类大型生活垃圾都会按照类别进行处置,经过下游工厂再加工后的金属部件可以变成公园护栏、市政设施,废旧轮胎还能变身街头雕塑。”金台区城管执法局环卫股股长叶小乐说,近几年他们已累计清运大件垃圾3.2万件,覆盖705个小区,减少群众支出80余万元,全流程免费清运服务受到众多市民好评。
  “我们正在将金台区的这种好做法向全市推广,力求让更多的大件垃圾变成可用资源。”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容环卫科科长宋瑨说,通过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稳步保持全国第二档,2024年全市共处置城乡生活垃圾95.7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笔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城乡垃圾治理能力,我市相继编制实施《宝鸡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2—2035年)》《宝鸡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2—2035年)》,使我市城乡垃圾治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两个《规划》对生活垃圾的分类体系覆盖率、回收利用率、焚烧发电处理量占比、厨余垃圾集中收运率等控制指标按阶段确定了进度标准。
  今年4月,我市印发《宝鸡市城乡生活垃圾全域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县级地区形成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格局,全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凡琪说:“三年攻坚行动是全市打响的一场旨在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的攻坚战,我们将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随着我市各项硬举措的加紧实施和更多创新之举的推广应用,一个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新面貌已呈现在广大市民眼前;同时,各类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变成资源,正在不断为生态宝鸡、美丽宝鸡注入更多的绿色基因。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