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瓜田桃影忆长夏
倶新超
  透蓝的天,悬着滚烫的火炉,云彩闪躲,小心避着。黄褐色的土地,似在大窑里烧灼了一段时日,干裂成块块分明,且都有些烫脚。往往这时,小孩最具感知——极度闷热的天,不多时将淋下一场大雨了。
  雨后的村庄像是被清冽的甘泉淘洗了一般,花草树木散诞无拘。约莫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跟随祖父做起了“小生意”。家中塬上几亩地种满了桃树。祖父栽种的桃树,毛桃居多。毛桃憨态可掬,俏皮可爱,且饱满多汁,脆甜爽口,一口咬下,果香扑鼻,馥郁醉人。
  祖父发话,全家出动。祖母与我左右手提竹篓,祖父推车,我们一块赶往桃园。踏入园子,桃压满枝,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祖父挽起袖子,轻捏桃尖,左右晃动,桃子便被摘了下来。水灵灵的桃躺在竹篓里,祖母挨个安抚,挨个排好位置,颗颗桃子像待嫁的闺女,转眼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鲜桃被祖父推到街边。南北小街,贯通两城,晌午过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十足热闹。祖父以红砖当腿,青石板为面,垒一小桌,专供放桃。祖母心细,在青石板上铺就蛇皮袋阻隔细沙、小虫,而后将油桃和毛桃分列左右,再按个头大小归置统一,分价售卖。
  “今天的桃模样俊俏,味道也好,尝了的人肯定赞不绝口。”祖父望着竹篓里的桃,絮絮不停。
  “快去,再去摘桃,这些等会就卖光了。”祖母轻轻推着祖父走,眼含柔情。
  “超超,试着喊喊。周围全是卖桃的主儿,不喊就没人知道。”祖母对我说。
  我在一旁卖力喊着:“甜桃甜桃,卖甜桃了!”果然,围过来的人多了。他们一边挑桃入袋,一边问我桃子是甜是酸。我乐滋滋地说:“保证香又甜!”在乡下,孩童的真诚和善良,堪比金银,有着独特的价值。
  桃园一旁,是三伯的西瓜地,也是我们的童年“乐园”。
  三伯为防小孩偷瓜,专在地里搭一帐篷。帐篷不大,只容一人,彩条布裹满,防蚊防虫。我们小孩,无所谓烦热,总盯着三伯,盯着三伯的西瓜地。三伯夜间在地里看瓜,清晨摘瓜,晌午卖瓜。既然有空子可钻,我们便趁着三伯晌午卖瓜时,偷偷潜入瓜地。
  几日以后,三伯在街上卖瓜,逢人就说自己的瓜被人偷了。不知哪次,同村伙伴被他的父亲扯着耳朵,拖到了三伯家。三伯见状斥责他父亲:“扯孩子耳朵干啥?娃的耳朵以后要听大事的!”“小小年纪,还去偷瓜,不收拾不知天高地厚!快给三伯道歉。”他父亲呵斥道。三伯却和气地说:“谁说娃偷瓜了?我同意让孩子去拿瓜吃的,以后再不要骂娃了。”从此,我们再没有去三伯的瓜地偷过瓜,反倒在瓜熟的日子替三伯摘瓜、装瓜、卖瓜。三伯没有让“偷”这个字眼过早地出现在我们的童年里,他用一个乡村老人的善良和关爱,精心呵护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