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增加场地供给 满足健身需求
崔婷婷
  4月份,渭滨区全民健身运动公园建成投用,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新地标”;前不久,市区文化路一大型街区把南北两栋楼顶打造成运动场,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我市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的一项创新成果……近段时间以来,市区新修建的全民健身场地接连开放,给热爱体育运动的市民送上了一份“大礼包”。在全民健身热火朝天的当下,呼唤有更多、更近、更丰富的体育场地,以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加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前提。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想了不少好办法,除了高标准建设渭河沿岸健身公园、修建健康步道外,还积极推动学校运动场地错时对外开放,利用口袋公园增设体育设施等,有效解决了“去哪儿健身”的难题。不过,如今群众健身热情日益高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场地短缺、设施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人口稠密的老城区,城市空间已成稀缺资源,想要大面积增加体育场地不是件易事。因此,更要想方设法巧妙利用边角地、盘活闲置地,见缝插针地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让“小场地”发挥“大作用”。同时,将体育场地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预留发展空间,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
  有了健身场地,还要好好维护,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当前,部分场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如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导致使用效率不高;不同区域之间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善用系统思维,建立科学运维机制,如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及时发现损坏及老旧设施并维修更新,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同时,关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积极推动体育场地无障碍化改造等。只有体育场地供给更充分、布局更合理、使用更便捷,才能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健康底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