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新闻观察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大美中国
标题导航
|
非法“校园贷”陷阱须警惕
1600余人收到教育“锦囊”
枇杷满枝夏意浓 劳动实践乐无穷
田园探秘 助梦成长
行走雍城观古今 思政铸魂润心田
锤炼育人本领 共促专业提升
一片丹心育桃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学生及家长请注意——
非法“校园贷”陷阱须警惕
“学生及家长一定要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高考刚刚结束,中考即将到来,宝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特意提醒道。
每年中高考之际,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让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为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5年第2号预警,提醒学生及家长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
“一定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学生应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不盲目攀比、不贪图物质享受,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
“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资助。”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国家已建立完善的高校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项资助政策,能够有力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学校资助管理部门申请资助。如果确需申请其他商业性助学贷款,学生一定要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还款能力,到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此外,贷款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
“一定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学生,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园贷”困境,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