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静音护考 温情相伴
高考无“后门” “捷径”是陷阱
让考场外不喧闹
开启“静音模式” 助力学子高考
为高考温情提醒叫好
铁路部门紧急联动完璧归赵
的哥夜晚拾金不昧 公司接力物归原主
在省工运史知识竞赛中摘取二等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高考季到来,针对一些家长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提醒——
高考无“后门” “捷径”是陷阱
本报讯(记者 惠耀辉)近日,《宝媒帮办》栏目接到市民反映,随着高考临近,不少学生家长手机上收到五花八门的高考招生类信息,那么这类信息是真的吗?上大学真的有“捷径”吗?带着家长的疑问,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内部招生”等是骗术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市公安局渭滨分局反诈中心一级警长索峰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对涉高考诈骗类案件的梳理,主要类型是声称掌握“内部招生”“特招名额”“定向录取”等信息,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每年高考季,当家长和考生在为未来奋力拼搏时,一群不法分子却利用家长的焦虑和对捷径的幻想,将升学梦想扭曲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针对涉高考类诈骗,公安机关提醒考生及家长:查分、填报志愿务必要认准官方平台,切勿点击陌生短信链接,谨防钓鱼网站窃取个人信息;所有声称“内部招生”“特招名额”“定向录取”的信息均为诈骗,教育部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招生收费行为;要警惕冒充“教育局”“招生办”的陌生来电,凡要求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的一律挂断;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切勿提供给陌生来电或网络平台;考生家长若收到“孩子受伤住院”等紧急汇款电话,务必先联系学校核实情况。
招生信息请看权威发布 谨防“谈钱”的诈骗圈套
高考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很多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会让人失去理性判断。面对高考后社会上纷繁复杂的填报服务,家长和考生应该如何进行筛选?为此,记者采访了市考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市考试管理中心高考成考科副科长苏祎林介绍,当前,社会上有部分机构和个人打着“一分不浪费”的旗号进行高价志愿填报指导。她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教育部和我省教育考试院面向考生均开放有免费的志愿填报信息辅助系统;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在门户网站也会发布往年录取的详细信息和各类政策解读;省教育考试院、各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在陕各高校也会开通咨询电话。请考生和家长认准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高考类诈骗虽然花样繁多,但是始终离不开一个“钱”字,但凡涉及钱财的信息,请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