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搬书
陈玮佳
  我向来买书甚勤,积之既久,竟至于家中无处容身。
  记得买第一本书时,我还在上大学。毕业后租房,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箱箱书搬进新居。那时觉得,有书的地方就是家。后来工资渐涨,买书也肆无忌惮。电商打折时,一买就是十几本;路过书店,总要带一两本回来。书架上放不下,就堆在床头;床头堆满了,又侵占房间的各个角落。
  清理方知书之重。一本本摩挲,回忆购书之时,恍如昨日。不过三小时,客厅已为书山所据,行走其间,如入迷宫,不得不侧身而行。那日,才发现许多书连塑封都没拆。那套《鲁迅全集》,是五年前搬家时买的,至今崭新如初;买《战争与和平》时豪情万丈,结果只翻了开头二十页;更别提那些一时兴起购入的医学专业书籍,买时想着“总有一天用得上”,现在连书名都觉得陌生。我不得不将那些读过与未读过的书分开堆放,却发现未读之书竟占了十之七八。这些年来,我究竟买了多少书?又读了多少书?这些问题令我悚然。
  及至搬运,始知艰难。几百本书,约莫百斤重,一次次抱在胸前,下楼时仍须格外小心。第一趟尚可,第二趟臂已微颤,第三趟则汗出如浆。我忽然想起古人负薪读书之事,彼时只道是勤学,今亲历其劳,方知其中辛苦。楼道里遇见邻居,见我气喘如牛,笑问:“搬家?”我支吾以对,竟不敢说实情。想来也是,在这座城市里,谁会为几本书如此大动干戈?人们搬的多是金银细软,哪有搬书的道理。
  二十趟搬运,半天光阴,大部分书终入储藏室。每一本书都在提醒着我的失信。《红楼梦》是我答应要陪女儿一起读的,《全球通史》是计划在三十岁前读完的,《物种起源》更是大学时就立志要钻研的。它们沉默地压在我臂弯里,比实际重量更沉的是那份愧疚。储藏室阴冷昏暗。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人们会把用不着的物件收进阁楼,美其名曰“留着以后用”,实则就是任其自生自灭。我的书,也要走上这条路了吗?这般想来,不觉悲从中来。
  储藏室半为书据,家人来视,亦无言。我忽觉此景可笑,买书时只道是“黄金屋”,如今堆放储藏室,倒成了见不得光的秘密。博尔赫斯言天堂是图书馆模样,然则我的天堂何以在储藏室?或许天堂本不该在人间,尤其不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商品房中。妻子默默递来一杯水,眼神中既有怜悯,又有一丝责备。我知道她想说什么:这些钱若省下来,早够给孩子报个更好的辅导班了。
  夜半,腰背疼痛难眠。想起白日所弃之书,多是当年热情所购,信誓旦旦要读而终未读者。书非借不能读,或因借书有期,迫人速读;买书则无期,遂致拖延。我之买书,不过是购得一个“将要阅读”的幻觉罢了。
  书愈多,读愈少,此中吊诡,今日方悟。或许过几日,我该把储藏室的书依次送有缘之人。第二天拂晓,看着空出一半的书架,竟有种莫名的轻松,留下的,都是确定会读、值得重读的书。“今天开始,我要每日写读书笔记。”妻子惊讶于我的转变,我只是笑了笑:“书不在多,在读、在思。”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