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为乡村培养更多“兴农人”
钢轨上的追梦人
别让羞涩阻碍寻爱脚步
一项省级中药标准获批发布
联谊活动助力青年扎根立业
66家机动车维修企业有了“娘家”
医护人员为夏收群众送“健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
钢轨上的追梦人
——记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阿利
王阿利(右)现场处理道岔组装问题
本报记者 景璐
在高铁飞驰的时代,很少有人会关注轨道中那一组组精准转换的道岔。这一组组道岔,是列车安全、平稳、高速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在中铁工业旗下的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女工程师,二十五年如一日深耕铁路道岔研发领域,她就是中铁宝桥技术中心轨道线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一级专家王阿利。
2000年,从大连铁道学院毕业的王阿利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热爱来到中铁宝桥集团。当时,正值中国铁路大发展时期,提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对道岔研制技术提出了全新要求。“道岔是铁路的‘咽喉’,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王阿利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2006年,王阿利带领团队攻克了道岔滑床板弹片疲劳断裂这一“卡脖子”难题。她研发的楔形调整弹片式扣件技术,不仅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更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时速200公里提速道岔中。
在高速铁路道岔研发领域,王阿利更是屡创佳绩。她参与研究的合宁、合武、宝兰、西成等高速铁路道岔项目,为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技术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紧盯世界前沿、着眼行业需求。”王阿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主持研发的市域铁路无砟道岔系列产品,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一等奖,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7600多万元。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噪声问题,她主导研发的系列减振地铁道岔,可降低运行噪声8分贝以上,已在北京、广州等地的多条地铁线路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提升了旅客乘坐地铁的平稳性和舒适度,也为周边居民创造了安静的居住环境。该项科研成果获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5年来,王阿利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成绩,她先后负责完成中铁宝桥集团科研重大课题2项、重点课题6项,起草修订企业技术标准5项,授权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9篇,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余项……“每次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道岔投入使用,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王阿利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将继续深耕道岔新产品研发领域,围绕高海拔长寿命道岔研究、城轨可动心轨道岔研究等国家和企业重点课题,做好新产品的研发,提升新产品质量,不断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