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
在科研设计领域奋勇攻坚
——记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安义
  本报记者 王茜

  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室里,高级工程师王安义时常驻足在项目图纸旁,反复分析计算产品的关键参数,这不仅是他工作日的常态,也是他看似平凡却默默付出的真实写照。
  从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毕业至今十多年来,王安义始终奋战在陆地油气钻井装备和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研发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为石油装备制造贡献力量。翻开他的履历,一组数字格外醒目: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授权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王安义说,在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钻机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这一重大项目中,作为总设计的他带领团队大胆创新,通过开展海底钻机系统集成设计,打破常规钻井作业模式,将钻井设备从水面移至水下2000米处,开发形成了一套适应水深2000米、钻深200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原位钻机设计技术。同时,王安义主持研制的水下顶驱、排管机械手、液压钳等一系列关键装备,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
  在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王安义作为课题长主持了极地钻井船双井架钻机系统集成设计。面对复杂难题,他和团队日夜钻研,最终完成国内首次PC4级极地钻井船双井架钻机系统基本设计,并通过第三方认证。这一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50℃的极寒环境下,我们的设备仍能保持高效作业,这不仅助力了我国极地油气资源自主开发,也为下一步开展极地海洋钻井船钻井系统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说。
  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是为国家发展突破技术瓶颈、助力行业发展。面对未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将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贡献更多‘宝石’智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