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热点聚焦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成功实施天问二号“零窗口”发射
全程护航!中国深空测控网为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提供测控保障
向小行星进发!天问二号开启“追星”之旅
“几元绕开限制”,谁在诱导孩子沉迷网游?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实施天问二号“零窗口”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新华社西昌5月29日电 “点火!”5月29日1时31分,搭载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自大凉山深处破雾穿云,分秒不差地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尾焰的光亮掀开夜幕,隐入墨色的山峦霎时现出轮廓。天问二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迈出了深空探测新的一步。
“零窗口”,意味着火箭实际发射时间和预定最优点火时间,即发射窗口上沿时间的偏差不超过1秒。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李亮介绍,这次发射有4分钟的“窄窗口”,瞄准“零窗口”发射,既能保证天问二号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又能为后续任务节省燃料动力。
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科学统筹各系统力量,确保器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环节零失误、零缺陷、零遗漏。
“整个火箭测发流程已经过了多次优化,为‘零窗口’发射上了多道保险。”李亮举例,低温加注系统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仔细检验每台设备的性能,缩短了液氢液氧并行加注所需时长,实现了低温连接器发射前安全顺利脱落,并针对发射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情形都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70年,55年间,“嫦娥”“北斗”“风云”“天问”从这里升起,向着太空攀登中国航天新高峰。
据了解,除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外,这个中心还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零秒脱落、腐蚀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所管理的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均具备执行高密度发射任务能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