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精细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综述
老年人在农村互助幸福院下象棋

太白县东大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老年人在社区活动室练习舞蹈

农村互助幸福院每月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义诊等服务

  本报记者 李一珂

  最美不过夕阳红,农村老年人期盼有人照料,城镇老年人渴望多彩充实的生活,如何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构成一幅幅岁月静好的温馨图景?这是全社会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探索。
  近年来,宝鸡市民政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深入洞察城乡养老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用一个个温暖且有力的举措为全市老年人筑起了幸福的港湾。
  城市照料 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走进宝鸡轩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你可以听见一阵阵悠扬的歌声,这是老年人合唱队在排练节目。推开书画室的门,你可以闻见满室墨香,爱好书法绘画的老年人在这里尽情挥洒自己的创作灵感。除此之外,这里还开设有阅览室、文艺娱乐室等,社区组织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沙画、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丰富老年人的闲暇时光。“我们退休后在家没啥事,现在每天都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报到。除了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外,这里还定期有名老中医坐诊,可以针灸、按摩理疗。要是中午不想做饭了,我们老两口就在社区大食堂吃,特别方便!”家住轩苑社区的居民申阿姨说。
  宝鸡轩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位于金台区东风路街道轩苑社区铁路小区A区院内。以前这里是小区的旧车棚,改造后变成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宝鸡轩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我们宝鸡优朴老年事业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的,2021年4月底正式建成投用,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为周边
  老年人打造了一个温馨、便捷的养老服务场所。”宝鸡优朴老年事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轩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自运营以来,每日接待老年人约500人,他们还计划持续开拓更加多元化的老年人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据介绍,我市目前在万人以上社区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5000至1万人社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000人以下社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民建公助运营模式,建立运营补贴机制,在建设补助的基础上,每年最高按照日间照料中心14万元、养老服务中心9万元、养老服务站6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
  近日,记者在凤翔区城关镇东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老人们舞动着扇子,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辖区很多老年人平时要接送孙辈上下学,有闲暇时间就会选择来日间照料中心跳个舞,或者看看报纸。为了让老年人有更好的环境和服务,他们还对接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服务,每天中午提供营养美味的午饭,便于老年人解决用餐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6所。其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0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13所,“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初步形成。
  农村互助 破解农村“养老难”
  城市老年人养老主要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居住较为分散,独居老年人也很多,那么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呢?
  “我们主要依托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照料、餐饮、休闲活动等,并坚持为老、适老、实用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农村养老新路径。”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农村互助幸福院里的场景。眉县金渠镇枣林村是一个以种植猕猴桃为主的村庄,村上9个村民小组共3500多人,现在有60岁以上老人606人。以前,村上农闲时,老年人都不爱在村上住,只有农忙时才回村干活。但是现在,村上的幸福院条件和设施更加完善了,老年人来得也就更勤了。据了解,枣林村的幸福院是利用以前的小学改建而成的,总建筑面积542平方米,院里有休息室、聊天室、活动室、图书室、餐厅等。村干部潘根虎告诉记者,幸福院自开办以来,村上结合老年人年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娱乐健身活动,还成立了农村社会养老生活料理小组和爱心助餐小组,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村互助幸福院在我市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也颇具典型性。记者了解到,该村巧妙利用村里的闲置场所进行改造,以较低的成本打造出功能齐全的养老空间。幸福院秉持“互助养老、共享幸福”的理念,吸引了众多农村老年人。这里的爱心餐厅每日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且价格实惠的餐食,解决了老年人就餐不便的难题。餐厅的食材大多是村民种植的,既新鲜又能促进本地农产品的流通。除了就餐服务,幸福院还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定期举办戏曲表演、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村里的退休教师、干部也积极参与其中,为老年人开展文化讲座、健康知识科普等课程。在这里,老人们相互陪伴、相互帮助,实现了“养老不离村”的美好愿景,有效缓解了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的老年人照料难题。
  农村互助幸福院是我市填补农村养老空白的创新举措和有效载体。市民政局坚持将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与文化卫生惠民、助残服务设施等融合衔接,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方便服务管理”的原则,这些幸福院合理设置了餐饮、文化、娱乐、健身、洗浴等基本功能区域,为农村空巢、独居和留守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活动场所,让他们在这里既能享受生活照料,又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我市每年累计为5.5万多名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
  此外,我市还对农村互助幸福院提供多重政策支持。比如,市、县区每年为幸福院分别补助运行管理经费,累计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差异化发放6270万元。去年以来,我市依据《宝鸡市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标准》,对35个县区级和80个镇街运行管理的样板村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其从基础的生活保障向为老助餐、康复医疗、托养服务、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转变。同时,对已开办爱心餐厅且正常运营的18个行政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落实补助政策,深入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与慈善幸福家园融合试点工作,让老年人在幸福院里享受更多元化的服务,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共有1086所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93%。
  多元保障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除了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外,针对一些特殊老年人群体,市民政局还不断探索,提供更多、更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2023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残联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其中,我市涉及5300户。
  记者了解到,我市适老化改造主要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经过前期的摸底,依照老年用品配置清单,组成不同场景居家环境的产品服务包,以农村家庭改造按每户2000元、城镇家庭改造按每户4000元补贴标准科学实施改造。记者在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的何玉娥老人家中看到,卫生间铺设了防滑垫,还安装了扶手等。这些细微的小设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比如,如厕或洗澡时,再也不用担心会滑倒,站不稳时还有扶手可以借力……据了解,今年是全省适老化三年改造的最后一年,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完成改造3730户,今年经过走访摸排,将完成剩余改造任务。
  从2024年起,我市还实施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经济困难家庭重度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对纳入低保且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进行集中照护,对纳入低保的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按照每月每人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让这些特殊群众也享受到了适合他们的养老服务和政策。
  在养老服务监管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云平台,搭建市、县(区)、镇(街)、社区、机构“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时监管和服务质量的动态评估,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保障能力,为老年人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全部入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老年人和家属还可以通过平台完成政策咨询、在线呼叫等,手机上就能预约服务,平台通过系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向服务商家派单,实现养老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从“养老”到“享老”,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憧憬,更是我市民政部门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强化人才与综合保障,为全市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