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理论
第06版: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一个都不能少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个都不能少
赵彬瑞 谢克强 李伟旗
在市风帆残疾人就业服务园,残疾人发挥特长制作手工艺品。
各类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量身定岗”
在我市某“启智”学校,志愿者把快乐与爱心播撒进孩子心田。
残疾人康复之家提供康复训练
特殊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无障碍设施暖心无“碍”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免费提供服务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工作理念。多年来,秉持这一目标,我市织密残疾人幸福生活之网,从义务教育到技能培训,从提升生活质量到参与文体康养,力争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谱写出独特的生命乐章。
在渭滨区青青草康复教育中心,对于不同年龄段“星星的孩子”,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及社会技能培训,用爱温暖他们孤独的内心。在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操场上,一群女生正在参加篮球比赛,汗水浸湿了衣衫,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足球场上,男生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他们的动作或许不标准,但是认真、努力的样子令人动容。在校园里,还有一间特别的实践教室,没有常用的教具,看上去更像个小型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便于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老师说:“我们不能只教会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在金台区宝福路东社区的残疾人康复之家,一群特殊的工人正在师傅指导下制作风筝。负责人崔斌说,这些小加工能为每个残疾人平均年增收5000余元。
从无障碍改造的“小切口”到就业增收的“大民生”,从康复服务的“精准滴灌”到文体活动的“百花齐放”,在我市,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让残疾人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在第35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暨陕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宝鸡第三医院等10家爱心企业和单位踊跃捐赠,共筹集各类款项及物资价值174万元;各县区残联接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25年“双千工程”项目轮椅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捐赠,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与健康条件;上百家企业参加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文明的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不仅能“拥抱太阳”,更能成为温暖他人的光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