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讲不完的岐山故事
岐山县城关小学六(1)班 范佳瑶
  我的家乡岐山坐落在关中西部,今年春节的贺岁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岐山。这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这里不光有美食养胃、有美景养眼,那沉淀了三千年的周文化,更如一部浩瀚无垠的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说不完也道不尽的岐山故事。
  臊子面,是岐山最具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小时候每逢佳节,奶奶总会端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那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要是有朋友远道而来,臊子面可是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如今,岐山街道上臊子面店随处可见。北边有西岐民俗村,南边有河家道美食一条街,太平塔文化街区内太平市酒楼的臊子面更是独具特色。因为离学校近,平时要是馋臊子面了,我最爱去的就是太平市酒楼。其实啊,我主要是冲着开吃前的那杯醋饮去的,小抿一口,开胃又养颜,那滋味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一碗臊子面,蕴含着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周礼文化。来岐山吃上一碗臊子面,就是品味三千年周文化的滋养,这是岐山人最高规格的待客之道,也是岐山美食文化自信的体现。
  周公庙,也是岐山一道古老而靓丽的风景。闲暇时,我喜欢跟着家人漫步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我常常惊叹于庙里的唐槐汉柏,它们饱经岁月的风霜,却屹立了千百年。尤其是那棵卧桑,我觉得它伏躺的身姿独具韵味,远远胜过凤鸣冈那些顶天立地的树木。卧桑的树干粗糙无比,好似百岁老人皱纹,但它抽发的枝丫却不断孕育着新生与希望。每当我抚摸庙前古朴的青砖,在心里默默临摹古老的铭文,仿佛能感受到三千年前的风云变幻。
  我的书法老师常说,周文化是最为厚重的。是啊,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周礼文化滋养着每一个岐山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我在周公庙身临其境地感受周文化的独特魅力,聆听着甘棠遗爱所蕴含的廉洁文化、泰伯奔吴所体现的孝贤文化、周公吐哺所彰显的勤政文化,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周王朝历代贤明的君主、勤政的周公,他们鲜活的身影便走进了我的心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