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体重管理就要“斤斤计较”
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
公益广告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
中国中医科学院5月10日在京召开中医药交叉学科和智能科学大会,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和应用评估方法 第12部分:中医药大模型》等多项成果。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一标准首次构建了中医药领域大模型量化评估体系。
“中医药大模型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为临床、科研提供便利,但大模型研发应用中也存在模型训练测评体系不健全、应用场景适用范围不可知、模型临床应用效果评估难、模型运行稳定性难保障等问题和困难,亟须建立大模型评测技术与应用标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赵宇平说。
根据这一标准,中医药大模型评估聚焦技术和应用能力两方面,标准主要覆盖场景丰富度、能力支持度、应用成熟度三大能力域,13个能力子域,30余个能力项。三大能力域主要关注中医药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中医药大模型的全流程技术能力、中医药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服务质量及效果。
据介绍,这一标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14家单位共同编制,目前已为“大医金匮”“数智本草”等中医药大模型提供评测支持。
当天,大会还发布了中文医疗大模型评测体系及开放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智算平台、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中医药典籍元术语引擎与推理决策平台、中医智慧诊疗与健康管理平台系列产品等中医药智能化成果,并推出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智能化升级版。
“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深层次人工智能已在医学等许多行业发挥了巨大的创新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认为,中医药大模型有望为中医药研究及临床应用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促进中医药数字化、自动化升级,引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