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教育周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新闻观察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大美中国
标题导航
|
近700骑手竞逐渭河畔
凤翔范家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上榜
山坡地用上“定制机” 低产田变成“聚宝盆”
丰产技术送地头
技能比武展风采 竞赛砺能促成才
以赛促学练内功 以学促干树标杆
以优质护理守护群众健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金台区硖石镇因地制宜改造农机
山坡地用上“定制机” 低产田变成“聚宝盆”
农技人员改造农机
本报讯(记者 段序培)“用上改造后的农机,坡地上的作业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近日,记者在金台区硖石镇千地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合作社成员李元生说。该合作社通过“土法改造农机”的模式,使500亩柴胡种植田年增收50万元。
硖石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带,地形复杂,传统农机难以施展拳脚。为此,该合作社开展农机改造试验。针对进口平茬机在收割柴胡时留茬高度不足问题,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通过给农机更换大轮胎、加长轴距,改装三角形刀片,将留茬高度精准控制在25厘米,最有利于根系生长。同时,该合作社还对进口柴胡、玉米播种一体机进行结构重组,在作业时实现3厘米精准株距,出苗均匀率提升了40%。改造后的收割机成效显著,采籽损耗降低80%,每亩增收1000元。
“这一实践真正解决了山地和丘陵地的农业生产难题。”李元生说,从种到收,用上定制的农机作业,让以前的低产田变成了“聚宝盆”,500亩柴胡种植田实现年销300吨,增收50万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