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镜头里的非遗技艺 之十四
匠心守护青铜文化
谢克强 李伟旗
于安君检查青铜器仿制品

精雕细琢

焙烧模壳

烧制古色

刻画纹路

化铜

浇铸

塑形

翻模

检查蜡模

  看中国,来宝鸡!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青铜器何尊从宝鸡出土,中国最大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就坐落于石鼓山上——作为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人始终以深厚璀璨的青铜文明为荣。
  在宝鸡,有这样一群匠人,他们世代传承、默默耕耘,专注于古代青铜器的复仿制。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填补文物实物空白,用匠心守护着青铜文化的根脉。
  岐山县的于安君,是青铜器复仿制技艺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在铸铜世家的于安君,自幼便对青铜器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曾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事文物发掘与修复工作,近30年深耕青铜器复仿制传统技艺,擅长用失蜡法、范铸法等工艺,精准还原青铜器实物。
  于安君先后办起了青铜器复仿制工厂,创建青铜器制作研习所,他的作品大到数米高的铜鼎,小到几厘米高的鸟兽器物,均形神兼备。他还通过精湛的技艺,让流失海外的青铜器以复制品的形式“回家”,并获得了国家文物局不少专家的支持。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礼器,种类多、品种全、制作讲究,是当时拥有者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安君说,出现青铜器不久就有了复仿制品,是当时再生产的一种方式,作为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承人,他总怀着对历史文化的虔诚之心,制作小心谨慎、力求忠于原物。
  几十年来,于安君共复仿制青铜器近两万件。青铜器复仿制工艺包括塑形、刻纹、翻模、浇铸以及做旧等十多道工序,在整个复制过程中,材质复原、器形复原、纹饰复原、铭文复原、皮壳和锈蚀复原都力求逼真,甚至古代的工痕铸痕等也要尽量复原。因此,完整地复仿制一件形神俱佳的古代青铜器,绝非易事。
  “青铜器复仿制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于安君说,为研究青铜器复仿制工艺,他搜集了很多专业书籍和资料,目前正在完善青铜器复仿制数字化数据库,已经存储了500余件实物的数据,希望让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成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