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岐山县蒲村镇蒲村村
村美人和产业兴
本报记者 王玲

  早春时节,记者来到岐山县蒲村镇蒲村村。刚进村口,就看到村民正在地里忙着收获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那些带着泥土香的中药材随后将被统一晒干,送到药厂,变成各种中成药。
  中药材种植是蒲村村的特色产业。据悉,全村共种植丹参、板蓝根、土荆芥等中药材1600多亩,其中村集体经济种植700多亩。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村里还配套建设了烤药房、仓库等设施。去年仅中药材种植,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
  “我们的丹参和板蓝根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合作,公司负责提供药材苗,收获以后他们统一收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宝恩说。走进村子,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古朴庄重的祠堂、典雅幽静的游园(见右图)……与其他村子不同的是,这里每家门口都挂着一个独特的“家训”牌。村里的邢氏祠堂已有300多年历史,“懂大礼、勤耕作、和待人、善行事……”的24字邢氏家训,已成为村里独有的精神标签。
  近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蒲村村以建设和美宜居乡村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一座祠堂、一个主题广场,树立一张好家风示范光荣榜,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乡村。全村主干道硬化率和绿化率均达到100%,建成文化广场7个,安装健身器材40套,各村民小组街道两侧修建花坛623个,路灯全覆盖,卫生厕所全部普及。同时,该村把家风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邢氏祠堂家风家训馆载体作用,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和村民小组议事会,引导村民自我治理,实行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家风示范户”评选,积极引导群众践行好家风,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以家风促民风带社风,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蒲村村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四美”红旗村、弘扬周文化传承好家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廉鉴》就曾把镜头对准邢氏祠堂,展示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记者点评
  环境美、产业兴、笑脸多,这是记者在蒲村村采访时最大的感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以百年家风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千万工程”的典型示范,这种以文化人、德治润心的治理模式,既守住了乡土文明的根脉,又激活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铸魂+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样本,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文明交融共生的新农村图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