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健康养生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镜鉴千秋寓美好
映照古今的文化符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铜镜蛇纹:
映照古今的文化符号
郑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类便不断探索着照容的方式。最初,人们只是简单地利用水面映照自己的容颜,在甲骨文中,“监”字便形象地描绘了“以器盛水而视之”的场景。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今土耳其境内),人们用高度抛光的黑曜石制作出最早的镜子。随后,从两河流域到古埃及,再到古代中国,人们开始尝试制作抛光铜镜。在玻璃镜广泛应用之前,铜镜一直是人们照容不可或缺的工具。
虽然中西方都广泛使用过铜镜,但两者在纹饰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西方铜镜的纹饰多以西方神话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浮雕为主,中国铜镜的纹饰则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自然界的叶脉纹、星云纹,到神话信仰中的龙凤纹、四神纹,再到民间传说中的“许由巢父”“柳毅传书”等,这些纹饰于方寸间展示着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深刻洞察,更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蛇纹,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古代神话中,龙蛇同属,蛇甚至被视为创造龙这一幻想灵物的基本原型。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青铜器上的纹饰,蛇都被赋予了吉祥的象征意义。例如,《诗经·小雅·斯干》中便有“吉梦维何?维熊维罴(pí,棕熊),维虺(huǐ,小蛇)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的诗句,梦见蛇被视为吉祥之梦,预示着女孩的降生。
春秋战国时期,蟠虺纹成为铜镜上的流行纹饰,如四乳四虺镜等,小蛇在乳丁间蜿蜒盘旋,动感十足。到了汉代,蛇纹还常常与其他神兽形象组合出现在铜镜上。自隋唐开始,蛇更是与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共同装饰在镜背之上,成为我国生肖文化的重要载体。
铜镜上的蛇纹,从模仿自然界的生灵而产生,逐渐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生根发芽,成为国人文化基因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生动体现。
(作者系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