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古人的元宵佳节
钟艳
  读几首古诗,在飘飘诗韵中,品味古人笔下的元宵佳节,别有一番趣味。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将一幅热闹非凡的欢庆元宵佳节的画面铺展开来。一个“动”字尽显其场面的热闹,万灯齐明,人头攒动,声势之浩大惊动了帝京。“三百人”的舞翩跹,歌如云,加之喜庆的鼎沸声已传到了天上。好一场元宵节的狂欢。
  感觉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更具诗情画意。“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火树银花合”,便将一幅放眼望去,灯火与烟花交织的绚烂元宵夜景展现眼前。如潮的人群所到之处皆有明月相伴,艳若桃李的游伎边走边唱着《梅花落》。这人间欢愉的烟火,让人情不自禁走进了唐朝的元宵不禁夜,被节日的气氛感染,也与作者感同身受,遗憾时光的匆匆,愿“玉漏莫相催”,留住美好在人间。
  并非人人都喜欢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去观灯、看烟花、欢歌狂舞、游玩。王镃在《元宵》里,描绘了与众不同的情怀。“柳院春归雪未乾,试灯歌巷月痕寒。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春已归,雪未干,灯火通明的街巷,在月光下显得越发清冷。诗人懒得随如潮的人群涌入热闹的节日里,而是独自买来梅花,插入烛台旁观赏。在静中品味欢乐的节日,应该也别具一番韵味。
  元宵佳节,岂可少了元宵。“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读了符曾的《上元竹枝词》,恨不得穿越时空,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街市,去买一碗那用井水淘洗的江米做成的雪白元宵,咬一口桂花裹着核桃仁的馅料,一定软糯香甜,浓浓的桂花香盈溢满口。
  伴着诗韵飘飘,古诗中的欢腾场面融入现实的元宵节。不远处,一束束烟花在“嗖嗖”的鸣叫中划破夜空,瞬间炸裂,绽放出五彩缤纷、绚烂多姿的花朵,在皓月的清辉下愈发光彩夺目。游园观灯的人在如梦似幻的元宵夜祈愿:愿年年岁岁有今朝,月圆人团圆,日子香又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