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宝鸡周原遗址入选
“党建+”模式点亮群众生活
拥抱AI浪潮 逐浪数字蓝海
我市综合办税服务场所达到24个
“你点我检”进市场 诚信经营促文明
百余家企业提供6180个岗位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党建+”模式点亮群众生活
——麟游县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小记
鲁淑娟
在麟游县,党旗高高飘扬,引领着社会救助工作迈向新台阶。
近年来,麟游县始终将群众的困难与期盼放在心头,致力于解决困难群众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求,将其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传统社会救助政策的基础上,麟游县积极探索“党建+”系列服务活动,实现了社会救助从单一资金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模式的华丽转身,将实事好事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党建+主题实践 点亮群众微心愿
麟游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千名干部联万户、解忧纾困促发展”为主题,全面开展实践活动。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向困难群众问需问计、问策问效,实现了干部与困难群众的全覆盖帮联,确保了群众需求与干部服务无缝对接。在助医、助行、助学、助急、助劳等方面,麟游县创新推行“群众点单、村居派单、单位接单、干部办单”的服务模式,通过常态化收集群众诉求,建立“连心卡”,第一时间响应并实现群众的微心愿。
自该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麟游县共发放干群“连心卡”2.49万余张,开展政策宣讲1845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609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64个,举办志愿服务活动562场次,为群众代办事项1693个。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麟游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他们走进群众家中,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把党的温暖和关怀真正传递到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心中。
党建+志愿服务 共绘幸福新画卷
麟游县聚焦“一老一小一困”重点人群,以“党建+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积极调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社会救助协理员、基层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需求摸排,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县民政局的带领下,针对残疾人及失能失智等特殊人群,提供康复服务、慰问关怀360余人次,完成适老化改造110户。各级妇联执委则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的问题,确定了105名“爱心妈妈”,与全县136名留守困境儿童结成关爱对子,开展“六个一”活动,传递大爱,让孩子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县教体局针对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了“133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县人社局则针对有就业潜能和就业意愿的服务对象,提供就业引导、就业信息等服务,并积极链接就业资源,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
此外,县红十字会、总工会等县级有关部门联合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入户走访慰问等活动,发放慰问物资价值7万余元。崔木、酒房两镇试点开展“博爱助老、守护夕阳”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爱心拐杖。九成宫镇社区志愿者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等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中。
党建+创新服务 激发救助新动能
麟游县在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针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无人照顾的失能老年人,县民政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集中照护,个人不再负担生活费用,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差,这一举措让失能老年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呵护。同时,麟游县还在农村幸福院开展“情暖夕阳”关爱老人活动,将宣讲党的政策、义诊体检与节日送温暖等活动相结合,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在助餐助行服务方面,麟游县积极开设老年助餐点位和老人食堂,为就餐困难的老人提供便利就餐服务。同时,购置“适老公交车”,降低乘客上下车难度,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此外,麟游县还投资新建助浴中心,配备洗澡、洗衣等设施设备,解决农村群众洗澡洗衣困难的问题。从打扫家庭卫生到理发洗澡,从嘘寒问暖到换洗衣被,麟游县的志愿服务无微不至,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在助医保健服务方面,麟游县组建县镇村三级签约医师服务团队,定期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免费体检、送医送药服务。同时,出台大病救助政策,加大医疗费报销力度,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有效降低了因病返贫风险。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也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美好。
展望未来,麟游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遇困群众提供“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帮扶,有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让党的温暖和关怀洒满每一个角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