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做饭
陈文友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又讲究吃个“热”食,或生或凉的食材多半都须经过“做”才能入口。说起来,做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你对“吃”很讲究,就应该自己动起手来做:将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苦辣酸甜的各种食材,任由自己想象,在双手的摆布下,在油、盐、酱、醋和姜、辣椒、八角、花椒等各种作料的帮衬下,由着自己的口味做出道道美味佳肴。蒸炒炖拌、酸甜咸淡、红黄白绿、火候大小,这些都由你想象、由你掌握,各种食材和作料俨然排兵布阵的千军万马,烹调间尽是满满的成就。如此,烹饪出的饭菜绝对是艺术佳品,因为只有你知道哪块肉是最好吃的、哪道菜是最入味的。
  记得我第一次做饭,是炒茄子,错把碱当盐放进了锅里,结果是又涩又苦的一盆糊菜……但这种错至今也只犯了这一次。
  当然,做饭尽量一个人完成,别人帮忙,会越帮越忙越乱。自己做,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以“我”为重点,同时兼顾别人的口味喜好,如此做出来的饭菜,“我”肯定爱吃,别人定会跟着喜欢的。
  感谢高科技的厨房革命:电饭锅、高压锅、电饼铛、微波炉……要充分利用这些好帮手。比如我三十多年来做红烧肉,就把高压锅用到了极致:先把切好的五花肉放进高压锅内,倒入凉水,作料只放鲜姜片,八角、花椒等一概不用。压十二三分钟后,换铁锅倒热油,放白砂糖起沫后,从高压锅中把肉捞过来,放盐、老抽,倒开水,炖约十分钟后起锅。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余味三月不绝,引得多个朋友慕名寻来,点名要吃我做的红烧肉和排骨。
  俗话说,熟能生巧。蒸米饭时必须开水下米,熬稀饭时就得凉水下米了。而熬玉米糁时,不能用凉水淘洗,要等水开后下锅。我的窍门是熬稀饭和玉米糁时放点碱,而熬绿豆稀饭时不仅要放碱,还要用高压锅。用高压锅熬绿豆稀饭时,人千万不能离锅,待喷气后改小火,看到压力阀下冒出的汤呈紫色时关火,焖到气自然泄完后开锅,成品绝对是黏稠可口的。十多年来,每每问孙子孙女晚饭吃什么时,他们的回答都是“稀饭”,而这稀饭的味道,是别人多年模仿都学不来的。因此,我也可以自豪地说,“孙子孙女可都是喝着我熬的稀饭长大的。”
  在厨房“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了这些“独门秘籍”,可能不算正统,但用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倒也绰绰有余。真心觉得,做饭这事儿,要把它当成一次艺术创作去享受,做出来的饭保准美味。您要是不信,不妨亲自试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