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2024宝鸡高质量发展回眸
厚植沃土万木兴
——2024年我市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群众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赵志华摄

  本报记者 王怀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回望2024年,我市在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中,坚持改革创新,呈现出“五个进一步”“三服务两保障”的特点: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审批解难点,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提效能增便利,服务群众生活;进一步抓关键重协同,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聚合力促公平,强化法治保障。
  这些特点,是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正因如此,我市赢得了不少荣誉。
  《宝鸡市以“三服务两保障”为抓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走深走实》经验做法获评全省2024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最佳实践案例;
  《践行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实事创新政务热线“11356”宝鸡模式》等5项案例获评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
  眉县、凤县、凤翔区、太白县荣获全国第五届(2024)政务服务软实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多项典型案例奖;
  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二;
  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排名提升至第125名,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增强监管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这几天,渭滨区姜谭经开区的各家企业正忙着加紧生产,力争实现“开门红”。2024年,这里的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36%,同时还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17.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
  “这里是创业的热土。”一位前往姜谭经开区考察洽谈业务的外地企业家说。
  2024年2月,渭滨区首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在姜谭经开区揭牌成立,向经开区内115家企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动态收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并定期走访。
  以“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渭滨区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2024年,我市通过“监管一网通”云平台,建立监管事项清单2168个,清除“肠梗阻”,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推进“陕企通”平台企业诉求响应模块提质扩容,完善企业诉求收集、受理、转办、跟踪、反馈、评价全程闭环机制,目前已按时办结中小企业投诉129件。此外,还召开了4次市级政企恳谈会,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130个问题。
  当前,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1个工作日,最优0.5个工作日,实现131项涉企经营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让每一粒“种子”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2024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3.09万户,经营主体总量达28.79万户。
  精简审批 推动项目加速落地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2024年,我市的中墨纺织产业园、驰马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先后落地,大窑饮品智能工厂、中车时代新基地等70个新增产能项目建成投产,连续三个季度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市建立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工作机制,工程建设审批主流程事项由改革前的127项精减到47项,申请材料精简64.2%,办理时限压缩55%,实现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90和120个工作日压减至50和85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办结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减流程,畅通了项目建设的“高速路”;压时限,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总投资9.6亿元的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清庵堡园区项目,建设工期从三年缩短到一年半;总投资10.3亿元的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3天时间,并且在9个月内,项目部分车间就建成投产……我市推行帮办代办“2+6+N”审批服务保障模式,对167个项目开展批前辅导和帮办代办,协助18个项目争取中省资金36.4亿元,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建成。
  提效扩能 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最快、最简、最优、最满意,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我市出台了《宝鸡市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2024年10月,在北京工作的郑先生回了趟老家宝鸡,为企业办理注销手续。“没想到老家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工作人员态度热情、服务专业,几分钟就办完了手续,真是省心又暖心!”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办事群众的感受。
  营商环境对于群众来说,期盼的是办事速度、工作态度。
  针对群众期盼,我市坚持真情服务解难题。凤翔区推出随时办、预约办、帮代办、上门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办事无断档、体验更舒心;扶风县成立“联合流动窗口”组团上门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贴心服务;金台公安分局创新推出“互联网+公安服务”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码上知”,办事少跑腿;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微信和网站上同步推出“地籍图可视化查询”功能,解决了群众购房担心的产权等问题;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持续优化服务,破解难点堵点,为176栋住宅楼22870户老百姓解决了不动产“办证难”问题……
  目前在我市,641项事项实现“秒批秒办”,93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4%,最多跑一次占比为98.98%,平均“减时间”82.86%。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一件事一次办”向基层延伸,建成覆盖全市13个县区、116个镇(街)、1348个村(社区)的便民服务站点体系,“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初见成效。
  “ 有事找政府,拨打12345。”我市持续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办就办好”改革,逐步形成了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热线工作格局,成了惠企利民“总客服”。2024年,热线累计受理企业群众来电、来信、留言共48.7万余件,办结率99.97%。
  当前,“渭您服务”“金心办”“雍心办”“扶务员”“心凤献”等多个县区政务服务品牌,成为当地群众的暖心品牌,也擦亮了宝鸡营商品牌。更高效、更善治、更开放、更温暖,我市正在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