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广袤沃野织锦绣
——2024年我市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都亚敏
  虽春寒料峭,我市广袤乡村却已是热潮涌动、生机勃勃。
  各县区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一箱箱猕猴桃卖到全国各地,苹果远销20多个国家,成为果农致富的“金蛋蛋”;太白鳌山滑雪场、凤县东河桥、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欢声笑语不断,冰天雪地成了旅游胜地……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432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1.5万亩,粮食总产量149.11万吨,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签约项目40个,全市57个在建项目实现到位资金12.07亿元;出台28条增收措施,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1元,同比增长6.8%,实现县域生产总值835.63亿元,同比增长5.7%。
  实干为笔,华章日新。回望2024年,西秦大地上展现出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强化项目“硬支撑” 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项目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
  近日,凤县LED半导体封装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工人忙着安装调试生产线。“这个项目主要生产MiniLED显示 屏、COB-LED低压灯带等系列产品,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正式投产后,每年预计总产值可达4亿元、新增利税1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余个,将推动凤县县域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千阳明阳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计划投资5.3亿元,开发装机容量100MW的光伏发电厂,配套建设升压站、智能电网管理平台等工程。记者从千阳县招商服务局了解到,近日该项目部分已首次并网发电,其余部分正在进行打桩安装工作。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产值6000万元,可实现税收约7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个以上,将成为千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强有力支撑。
  2024年,我市紧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乡村振兴这一目标,结合“一县(区)一策”,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狠抓项目谋划、招引和建设,实施全市十大农业项目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00个、衔接资金项目1235个,争取中省农业项目资金15.5亿元,储备实施了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招商引资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汇聚新动能。
  据了解,岐山县23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51%,稳居全市前列;麟游县签约中广核新能源10万千瓦风力发电等项目14个,全县共生产原煤1573万吨、发电32.4亿千瓦时;陇县组建万只奶山羊产业技术联盟,3个万只羊场和全省首个进口隔离羊场建成投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太白县建成高山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扩建至5000亩,高山蔬菜实现产值5亿元……
  大项目引领大投资,带动大发展。这些项目,撑起了我市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为各县区农业农村赋能向新、乡村全面振兴储备了强大势能。
  做好“土特产”文章 强县富民“钱”景广阔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因产而兴、依产致富。
  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首位产业壮大、精准施策增收、园区经济带动等六大行动,同时,深耕细耘“土特产”,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这些蔬菜将在48小时内送往附近各大商超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近日,在太白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里,连片的高山蔬菜长势良好,工作人员忙着采摘、分拣。高山蔬菜是太白县的首位产业,目前,该县85%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2024年全县种植蔬菜10.7万亩,产量48万吨,户均收入1.2万元。
  纵览太白县产业发展,高山蔬菜并不是一枝独秀。该县目前林麝存栏5000只,林麝产业累计实现分红310余万元;发展精品民宿和农家客栈60多家,带动上千人就业;该县全年接待游客2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冰葡萄、蓝莓、中药材、冷水鱼等产业多点开花,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凤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苹果,2024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6万亩,产量6.1万吨,产值超3亿元。与此同时,该县林麝、花椒、中蜂、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2024年,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通过聚力畜牧扩能增量、果业提质增效、蔬菜稳产优品、农特产品培优提档等措施,加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共发展智慧移动羊舍62个,改造提升低效果园12.8万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0个,全市中蜂存栏达到37万群,苹果新优品种面积达22万亩,中药材面积达22万亩,县县有首位产业、镇镇有示范点、户户有增收门路的良好格局愈加清晰。
  放眼全市,岐山县“一碗面”、眉县猕猴桃、千阳苹果、陇县奶山羊、凤翔白酒、凤县花椒和林麝等县域经济中的金字招牌耀眼夺目,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百花齐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
  扮靓“面子”做实“里子” 美丽乡村增颜提质
  乡村道路平坦干净,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小景宜人,文化墙古韵十足、正能量满满……走在宝鸡各个村镇,新、净、美的村庄形象,让人恍若走进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风景画。
  渭滨区神农镇大湾铺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记者走进一户村民家,只见院子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几盆绿植生机勃勃。“自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后,村庄颜值大大提升,还被评为宝鸡市‘美丽庭院’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高玲芝说,村上探索美丽庭院“点赞台”创新做法,对评选出的“五美”示范户进行公示,村民纷纷从自家做起,想方设法让人居环境美起来、家庭院落净起来、文明乡风树起来。
  陈仓区东关街道土桥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也有高招。该村自筹资金10万余元建成了物业管理站,将全村的垃圾收运、日常保洁、环境整治等进行“一站式”托管,实现了“有人管事、事能管好、村洁户净”。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兵说,有了“物管进村”,村子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市各县区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眉县齐镇南寨村投资12万元修缮便民服务大厅,扎实推进“接待登记、分类整理、跟踪督办、意见反馈、资料归档”五步工作法,形成社会治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新格局;千阳县张家塬镇各村将红白事操办标准写入村规民约,个别村把闲置房屋改造成红白理事大厅,对办事的烟酒档次、酒席数量、菜品种类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让“白事简单办、红事节俭办”的理念深入人心;凤县各村依托“农民学习会”实施网格化和积分制管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乡野之间,“丰”景在望;振兴之路,步履铿锵。在宝鸡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从激情澎湃的项目建设现场,到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再到宜居宜业的美丽村落……这里正在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