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稿
标题导航
|
舌尖乡味寄情思
“泼”出来的家乡味
陇州凉盘
咥一碗羊肉泡馍
那缸“窝窝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那缸“窝窝菜”
刘雪梅
泡菜最早可以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凭借其独特的味道与耐储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后来多次加以改良,流传至今,种类增多,口味多变。如今的泡菜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我家乡凤县的“窝窝菜”却“出淤泥而不染”,保留着原始的制作工艺及味道。
“窝窝菜”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却需要耐心和细心。原材料是农户自己种的散叶白菜,没有污染且不含任何化学成分,配料是家乡的特产凤椒,椒香四溢,麻而不苦。成品色泽褐黄,口感脆爽鲜香,可凉拌,可爆炒,可做饺子、包子的馅料等。
制作“窝窝菜”要先准备如同“司马光砸缸”故事里所描述的那般大的缸,几块圆圆的青花石头洗干净备用。接下来便是去地里起菜,然后洗菜。洗的时候,需要扒开叶片一片一片洗干净,但叶片不能与根部分开,要保持菜的完整性,据说这样能锁住菜的水分。随后,在缸底撒上少许食盐,整齐地铺一层白菜,再撒上一把花椒、几块生姜和少许食盐,用手按压一遍,如此重复操作,一直铺到离缸口五寸处为止。最后灌入山泉水淹没白菜,再放两把花椒,压上准备好的石头,就算大功告成了。盖上盖子,接下来就坐享美味了。
经过二十几天的腌制,泡菜发酵完成。揭开盖子,花椒的清香夹杂着些许酸味迎面扑来,取开石头便看到原本满缸的白菜已经成了半缸,叶子褐黄,根部金黄,很是诱人。取出适量白菜清洗切碎后爆炒,再放入蒜苗和红椒,顿时香味四溢。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搅团,那味道简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应了家乡那句谚语,“‘窝窝菜’配搅团,香死九十九的老汉。”若是有客人自远方来,酒宴可以不吃,但必须吃上一碗独具特色的“窝窝菜”搅团。
家乡的“窝窝菜”并不算出名,因为它从未批量生产,远离现代科技的添加与华丽的包装,保留了最为原始与本真的风味,因此保质期只有短短几个月。新年过后,随着天气回暖,它就会逐渐变质,然而,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长大后,由于工作原因离开家乡许久,很多家乡的美食少有机会品尝,但爱我的人总会千方百计带给我惊喜与温暖,尤其是母亲做的“窝窝菜”。每年母亲总会不辞辛劳地做上一些,千里迢迢地送到我手里。每次看到母亲提着大包小包走向我时,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温暖记忆,便如同“窝窝菜”的香气萦绕在我心头,让我倍感温馨与感动。
时光更替,岁月如梭。“窝窝菜”在我心里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情感的寄托和传承。它承载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承载着我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那种独特而美妙的味道。
吃一口在嘴,感一味入心,念一情刻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