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民政专刊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揭示平凡生活中的人生哲理
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
书香伴我一路行
绿皮火车的远行
清风明月(外一首)
如何让我遇见你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
陈有志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古典诗篇长河中,爱国主义犹如一道金光闪耀的轴线,也似一条永不干涸的江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田。这些古诗词,历经千年风霜,承载着爱国情怀的火种,传承至今,在每个吟咏它们的灵魂深处,激起了不灭的烈焰。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我们便踏入了爱国主义的诗歌殿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倾诉着他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对人民生活疾苦的怜悯。那一句句诗歌,是他爱国灵魂的呐喊,他将自己的忠诚、理想与对祖国的眷恋都融入其中。在他的身上,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行动。他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更是将这种爱国之情升华到了极致,被人们千古传颂,也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爱国主义丰碑。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的杰出诗人,其一生的笔触始终饱蘸着家国情怀与民众疾苦。“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因无法为国捐躯而悲从中来。他在诗歌中为百姓的苦难而哭泣,为国家的战乱而痛心疾首,也为每一个可能到来的和平曙光而欣喜。他的爱国情怀,如同黑暗中的烛光,虽微弱却坚定地照亮了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文人在乱世中的担当。
辛弃疾,一位壮志未酬的英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而努力,他组建义军,与金兵作战,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把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满腔热血都倾注在诗词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是怎样的一种豪迈与悲壮。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士对国家主权的捍卫、对民族尊严的坚守。即使岁月流逝,他的爱国精神依然在他的诗词中闪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还有陆游,这位至死都不忘收复中原的诗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他的诗词反映了南宋时期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他曾亲临抗金前线,体验过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他的爱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无论仕途如何坎坷,无论面对多少挫折和失望,他都没有放弃对国家统一的追求。他的诗歌,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历史天空中,呼唤着人们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战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诗词,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当代青年前行的动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仍然需要我们去捍卫。这些古诗词教会我们,爱国是一种责任,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它让我们明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像古代的这些诗人一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诵读这些古诗词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他们的爱国精神在字里行间跳跃,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祖国繁荣发展的坚定守护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