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秋冬进补 须知五个“不”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是传统中医倡导的养生观念。意思是说,秋冬善于进补,可为来年的身体打下坚实基础,远离疾病。但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对秋冬进补有认知误区,这里总结出常见的五种“误解”,提醒大家注意科学进补。
  无病不补,实证勿补。虽说秋冬季节是身体积蓄和保养的好时机,但无病进补,会给肠胃造成负担,损伤肠胃功能,适得其反。体质强健的人不需要进补,身体虚弱的人对症进补,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实证勿补,虚则补之”,非虚证患者是不需要进补的,虚证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因此,进补前需在医生指导下辨别体质,明确是否需要。除此之外,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吃点食疗方,比如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吃,先调整脾胃功能。
  不要只挑贵重药材。补品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少,不是越贵越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燕窝、鱼翅等一些价格昂贵的传统补品,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患有肾结石和高血压等实证的老年人,服用人参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其他意外。
  补不可过多。药物是有偏性的,服用过量则有害。临床发现,过多服用人参可导致“人参综合征”,会出现身体不适、流鼻血、失眠等症状;过量服用参茸类补药,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问题。
  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药物再好也不能代替食物。中医认为,食补可补精益气。食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用五谷、五菜、五果、五肉这些人体赖以生存,又为脾胃所喜的自然食品,作为补益品;二是通过调理脾胃,使胃气得到保护,正气自然就会得以充养。比如,体内有火热的人,可多吃新鲜果蔬;爱出汗的人有不适时,可借助有酸、辣等味道的食物促使身体发汗,以排出邪气,比如喝点酸辣汤。另外,驱除身体邪气,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菠菜、葵菜、猪羊血等通利肠胃。
  特殊人群不补。进补有明确的人群限制,孕妇、儿童、高血压病人等不宜进补。孕妇滥用补品可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儿童滥补可造成性早熟。若有特殊需要,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综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