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 周原遗址的骨器 周原遗址出土的筒瓦和瓦当 精美的青铜器、尖锐的角镞、漂亮的玉玦、优雅的骨笄……10月底,记者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一件件看似静默的文物,“诉说”着三千多年前周人在周原强大的创造能力。
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和经济中心。这里,是西周时期手工业作坊和专业匠人云集的宝地,堪称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员唐露说:“目前,周原遗址已累计发现手工业作坊56处,其中成规模的有28处。西周时期周原的手工业经济发达,种类多样,有铸铜业、制陶业、制玉业、制骨业、制车业等。”
唐露以制车业为例来谈,制车业是商周时期最具综合性的产业,一辆车的完成,需要铸铜工、木工、漆工、制骨蚌器工、纺织工、制革工等人才的通力合作。2014年,在岐山县贺家村发现的车马坑里,出土了一套奢华的青铜马车,被称为西周“第一豪车”。车轮外包铜轮牙,车軎、辖、轭首、銮铃底座均镶嵌着绿松石,十分华丽夺目,可见当时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此外,周原遗址还出土了许多手工业精品,如制骨业代表作蚌雕人头像,制玉业代表作柱状玉雕人等,无不做工考究、精美绝伦。
当然,铸铜业也是西周手工业当之无愧的代表。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艺达到顶峰,周原出土了大量精美铜器,根据文献、金文和考古资料可知,这些青铜器主要是当地生产的,“青铜史书”墙盘就出土于周原遗址。在扶风庄白等地,曾发现了铸铜原料铜饼。唐露说:“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铸铜作坊遗存较多的遗址。铸铜作坊共有7处,李家村、齐家村、齐镇、凤雏、召陈等,其中以李家村作坊规模最大,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铸造青铜器用的陶范。这为全面了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周原地区的铸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周原遗址有如此多的手工业作坊,说明这里曾聚集了大量的手工业生产者,专业匠人云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这样的画面:三千多年前,扶风、岐山一带人头攒动,匠人们聚集在一片区域,有的忙着铸造青铜器,有的打磨兽骨,有的雕琢玉器,劳动场景红火热闹。
唐露说:“实际上,周原居住人群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为便于区分,划分为姬姓周人和广义的殷遗民,实际情况一定更为复杂。西周时期的周原,既有来自周边地区的平民,也有来自殷商遗民的能工巧匠。他们或因战乱流离失所来到周原,逐步成为手工业者,或因追求技艺精进而会聚。在这里,他们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了周原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周原遗址手工业发展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目前周原遗址还未发现酿酒作坊,但关于西周酿酒技艺有明确记载。《礼记·月令》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熾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剂)必得。”这几句话的大意是:酿酒的粮食一定要齐备,酒曲一定要按时令制造,浸米蒸煮一定要清洁,所用的泉水一定要香甜,所用陶器要精良,酿制的火候和时间一定要得当。唐露说:“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窥测出西周酿酒的大体流程了,与今日陕西关中农村酿制黄酒的程序基本一致。这说明,西周时期的手工酿造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
时间拨转至当下,记者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采访时,不时有游人在展馆内驻足、凝望。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关注古人留下的文物遗存、生活痕迹和文化故事。唐露谈道:“在日常的文化讲解工作中,我常能遇见对周原遗址感兴趣的游客。他们赞叹着周原遗址独特的文物和遗址,感慨于周原人缔造的繁荣与辉煌,并由衷地敬佩周人的智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