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筑梦沃野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陈仓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利民无人农场负责人操控无人驾驶农机作业

  赵益 刘小祥
  金秋时节的陈仓大地,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正在铺展:大棚里,特色果蔬迎来新一轮的采收;合作社院内,金灿灿的玉米堆成一座座小山;农田里,无人驾驶拖拉机驰骋田间;村庄里,道路通达、干净整洁、环境优美……
  今年以来,陈仓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全力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机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发展特色产业“强筋壮骨”
  “我们一直把蔬菜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春提早、秋延迟大棚蔬菜是村上的产业特色。”近日,在陈仓区东关街道太公庙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村党总支书记张明科热情地介绍村集体经济的亮点。太公庙村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目前村里建有两个蔬菜产业园区,温室大棚15座。
  蔬菜品质好、产量高,离不开科技支撑。园区生产主管尉新昌介绍,目前,园区15座大棚全部安装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智能控制。园区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实现自动浇水、自动放风、自动卷棉被,同时还可以实时查看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
  “比起原先的传统大棚,现在使用的覆被式高标准大棚,使蔬菜种植打破了季节、气候影响,更好帮助我们提高了‘错时’蔬菜产量。”张明科介绍,园区还积极推广无土栽培、精准灌溉施肥等技术,引导菜农种植更多蔬菜新优品种,瞄准市场时令蔬菜销售供给空档期,巧打时间差,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示范带动周边镇村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东关街道蔬菜种植产业。
  太公庙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喜人势头在陈仓区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陈仓区立足区位优势,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完善智能化设施,推动蔬菜产业园区全链条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种植蔬菜10.8万亩,总产量24.48万吨,产值高达12亿元。同时,陈仓区还加快特色产业延链补链步伐,目前已形成西部山区13.5万亩优质花椒、15.3万亩优质柴胡、14.5万亩优质核桃、6万亩优质苹果产业带。
  提升耕作效能端牢“饭碗”
  “天上飞”取代“肩上背”,遥控无人植保机轻松完成播撒施肥;“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智慧云平台凭借对天气预报的精准解析,实现自动化喷水浇灌作业;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收割机逐步投入使用,农民“坐在办公室种田”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近年来,陈仓区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运用,助力农业生产发展跑出“加速度”,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在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利民无人农场300亩试验田里,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进行小麦播种作业,精准定位和控制让小麦种子准确地播撒到预定位置。“300亩地的播种作业,无人驾驶拖拉机一天就完成了,既省时又省力!”负责人王九利表示,与人工驾驶拖拉机相比,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直线度好、播种更均匀,这为后期管护和收获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据介绍,利民无人农场共托管土地4.6万亩,在无人驾驶植保机、智慧云平台等高科技加持下,昔日繁重的体力劳动变为轻松的电脑操作,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九利表示,如今现代农业设施逐步完善,农业支持政策越来越有力度,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农田变得“聪明”又高产。他坚信,在不久的未来,农民“坐在办公室种田”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全区4.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慕仪、周原2个“吨粮镇”,东关街道巩家泉村、阳平镇新秦村2个“吨粮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实施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托管服务,服务规模化种植达到15万亩,流转土地5万亩,托管户数及亩数年均增长20%以上,耕作效能不断提升,为确保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培育新型农民增添活力
  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近年来,陈仓区创新机制,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入园服务、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等行动,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秋收后,慕仪镇齐西村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0后”女孩齐叶叶和弟弟齐昆,用无人机拍摄了玉米丰收的喜人画面。“拍摄短视频一方面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当下农业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学识反哺家乡、建设家乡。”齐叶叶说。
  今年33岁的齐叶叶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物流专业,曾在沿海地区工作多年,2018年选择和弟弟一同返乡务农。如今,他们的合作社不仅耕种着800多亩农田,还为周边3万多亩农田提供托管服务。总有人不解大学毕业的两姐弟为啥要回来,齐昆答:“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是很多农村大学生的梦想,但是我们想回到这里谋求发展,反哺家乡。”
  在陈仓区,像齐叶叶姐弟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种植菌子的李栓英也是其中之一。
  “与其只顾自己发展,不如大家一起发展,让人更充实,也更有成就感。”在英子专业合作社灵芝种植大棚内,李栓英一边查看灵芝长势一边说。李栓英是陈仓区菌子产业带头人,2016年开始种植食用灵芝和羊肚菌,同时带动周边11个村80户230人发展种植菌业,并带动4个村集体合作社每年增收20余万元。
  推进乡村治理美化家园
  走进慕仪镇齐西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生动活泼的文化墙,村上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各类宣传内容,村子还有家风家训馆和红色大讲堂。
  “这几年,村里开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庄绿化、水体净化,土泥路变成了风景路,垃圾场变成了小游园……”提起变化,齐西村党总支书记刘军礼喜上眉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24年,陈仓区瞄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粪污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大攻坚行动,改善农村整体风貌。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户厕改造1611座,新建和改造村内公厕48座;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8公里,启动“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实施13个镇街27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
  “我家是美丽庭院示范户!”阳平镇晁阳村村民龙占怀对此颇为自豪。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杂物摆放整整齐齐。“每天早上把房前屋后收拾一遍,家里干净了,心情也舒畅。”
  “我们制定了多项卫生标准,每月评比,每季度发奖,大家打扫卫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扫完家里扫村里。去年,我们村还被评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该村负责人介绍。
  与阳平镇晁阳村一样,陈仓区各个镇村都通过美丽庭院建设让村子大变样。
  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陈仓区广大群众信心满怀,强村富民、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