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赓哲:
讲好酒故事 拥抱年轻人
本报记者 刘亚媚

  知名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赓哲以中国白酒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分析了当前酒业突破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提倡讲好酒文化故事,重视年轻人和女性市场,并注重整体健康。
  于赓哲认为,传统文化现在越来越焕发生机,在市场经济的运作当中,讲好文化故事,就能够让一个好产品如虎添翼。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更要重视酒文化的挖掘和讲好酒故事,比如西周墓葬中的酒液,苏轼在宝鸡品尝当地酒后发出了“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的感慨,等等。所以宝鸡很能讲好自己的酒文化,讲好自己的酒故事。
  西凤集团已设立文化研究机构,并建成工业博物馆,积极发展工业旅游。然而,如何讲好酒文化故事仍需精心谋划。陕西美食的走红,往往与热门影视剧或文学作品密切相关,比如《长安十二时辰》捧红了火晶柿子和水盆羊肉,《白鹿原》捧红了油泼面,《装台》捧红了辣子蒜羊血。因此,讲好酒文化故事是必要的,需要酒类营销人员和文化学者共同努力。
  白酒要积极拥抱年轻人,研究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爱喝低度酒、味道香甜的酒、各种混合的类似鸡尾酒那样调制的酒,追求的一个是减压,另一个是好喝。酒企要开发适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同时要重视女性市场,站在女性的视角去考虑,也祝愿中国白酒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