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本期发布:
渭河两岸日日新 城市蝶变焕新颜
——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一珂
  渭水悠悠,秦岭巍峨,千百年来,雄山秀水哺育着古韵陈仓,成就了城市的生生不息。
  在宝鸡,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横贯境内,流长224公里,流域面积1.329万平方公里,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城市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抢抓区域重大战略机遇,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低碳、魅力文化新宝鸡,让渭水成为流淌希望的河,奔向远方!
  高位推动 完善“四梁八柱”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对于宝鸡而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奋力抢抓区域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首位谋划、高位推动,全力以赴抓落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对此,我市突出规划引领,先后制定印发了《宝鸡市“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关于建设生态宝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规划支撑。
  在实施中,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宝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市委书记杨广亭多次在全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升治理和保护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宝鸡力量。
  “这三年来,在宝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各级党委政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上持续发力,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发展‘含绿量’和‘含新量’,降低‘含碳量’,共谱奋进新篇章。”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大力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纵深推进水土保持林草扩绿,抓实抓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用水双控行动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成绩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小水电过度开发清理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秦岭区域81座、黄河流域43座小水电拆除、退出,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生态优先 守牢安全底线
  盛夏傍晚,如果你漫步在市区金渭湖畔,那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微风的吹拂、花草的清香,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水鸭游过,鸟儿叽叽喳喳唱着动听的歌。此情此景,用放松、惬意等形容词一点也不为过。
  金陵河是渭河一级支流,河道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427.1平方公里,沿岸群众13.3万人。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金陵河重点段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河道和两岸生态环境治理。2023年,水利部在全国遴选出15条河湖开展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宝鸡金陵河成功入选,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幸福河湖项目的河流。随后,我市投资1.37亿元对金陵河金台区段和陈仓区段进行综合改造治理,通过岸坡治理、滩区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智慧河湖建设,改造提升堤顶路面,新建仰韶文化展示区、周礼文化展示区等水文化节点工程,建设金陵河智慧河湖平台,新建步行桥等。记者了解到,金陵河幸福河湖项目是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今,“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唯有写好“生态保护”这篇上卷,才能使“高质量发展”的下卷实现更好开篇。2023年,我市把“打造生态之城、美丽宝鸡”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市空气质量位居关中第二、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关中第一,百万亩绿色碳库示范基地等生态项目相继建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重超过14%。截至目前,我市涉秦岭的6个县区中,太白、凤县、陈仓、眉县4个县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生态已成为宝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宝鸡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如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长久以来的难题。对此,我市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记者在岐山县采访农业农村工作时了解到,岐山县坚持建管并重、整县推进,按照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原则,构建起“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的多元化共治体系,初步形成“促循环、破短板、创机制、强三化、一张网”治理格局。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和残留在耕地中的农用薄膜、处置不当的畜禽粪便,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我们开展的治理项目,涉及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畜禽污染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残膜回收利用工程和检测平台及监测点建设五大工程共28个子项目。其中,塬上渭北旱腰带韦水河小流域采用‘种养大循环模式’,塬下渭河川道石头河小流域开展‘厚地模式’治理。”岐山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忠说。举个例子,韦水河流域采用的种养循环,其实就是建设大型有机肥加工厂作为循环中轴,前端让有机肥加工厂与规模养殖场签订粪污回收合同,后端让粮食规模化经营主体与有机肥加工厂签订用肥合同,形成粪污转化利用循环链,有效解决粪污加工、有机肥施用等生产难题。
  目前,该县9个镇粮食规模化经营示范区采取“以机换肥”方式,建立了减肥增效示范区10.5万亩。此外,岐山县还建设了1个农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年加工有机物料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
  水土保持也是重点。记者了解到,我市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全市“全域治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公告划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出台了《宝鸡市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评估考评办法(试行)》,突出以水土保持示范创建为抓手,统筹抓好小流域及坡耕地综合治理,水保示范县、示范园创建,淤地坝建设管理和监督执法等工作。2021年至2023年,全市累计实施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涝池修复、淤地坝除险加固、塬面保护五大类重点工程57个,新修梯田2.2万亩,新建涝池20座,除险加固淤地坝9座,小流域综合治理48条,完成中省投资2.41亿元。
  千阳县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千阳县张家塬镇南湾岭村坡耕地占耕地比重较大,农民广种薄收,区域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地形狭窄,机械进不去,村民们种玉米全靠人工,土地利用率低,导致玉米产量低。一些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流转费才几十元。如今,经过综合治理,南湾岭村原先的坡地平整后改为梯田,保土量和蓄水量大大提升,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将小块土地并为大块,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平整度,村民耕种方便多了,就连土地流转费都涨了数倍。
  “类似南湾岭村的情况,千阳县还有很多。我们通过生态方面的治理,提升了土地等级,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千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任宝安告诉记者,千阳县还出台了《千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新增耕地及新增产能指标交易收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把坡耕地产能提升资金反哺用于水保项目前期经费、地方配套资金、工程后期维护等方面,将有效解决项目地方配套、前期经费不足等问题,走出了一条“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良性发展新路子。
  逐绿而行 蓄能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创新引领,逐绿而行,是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走之路。
  “十三五”以来,宝鸡这座以工业著称的城市,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低碳、多元、高效为方向,奋力推进全市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为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看,这些成绩彰显出成效:郭家河、园子沟、招贤煤矿智能化改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功跻身陕西省B类智能化矿井;宝石机械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型亮相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其创新技术可利用绿电制绿氢,为能源绿色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拥有“世界首例”烟塔合一钢结构间冷塔的低热值电厂陕西能源麟北发电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有效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凤县马头滩电厂投产,实现了我省关中及陕南地区风电场“零”的突破;大唐凤翔、华电陇县光伏发电、凤翔亿林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2023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3万千瓦,同比增长22.08%。
  此外,宝鸡持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出台《宝鸡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等框架文件,明确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目标。2023年,节能审查项目20个,全市无新增“两高一低”项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1%。
  工业是宝鸡立市之基、强市之本。近年来,宝鸡强化工业发展一号工程地位,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四五十”战略,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042户,成功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百强市和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市。
  发展的动能哪里来?究其根本,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工业转型,让发展充满“含金量”。
  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以径锻钛材料为核心发展方向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拥有径锻机最多、产量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钛及钛合金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自成立以来,企业就坚定走“专精特新”之路,把研发做在前头,每年从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4%以上的资金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新产品的研发。目前,该企业拥有8项国内领先、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其中,钛合金厚壁管加工技术的发明,打破了钛合金管材的生产瓶颈,技术国内领先。
  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最好案例。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瞄准国内轨道交通减振市场面临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减振产品。这些年,公司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应用于轨道车辆的高品质减振部件,如尼龙套管、弹性垫板等,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如今,长美科技积极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这使得公司在保持产品技术领先的同时,促进了产业升级优化。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宝鸡各县区立足自身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不断做强特色绿色产业,稳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探索形成了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良性循环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什么是循环养殖?一般来说,就是养猪的废水粪便等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但槐北村建设了有机肥加工厂和液体肥料加工厂,就可以把猪粪猪尿转化为肥料,让废品产生经济价值,也降低了村民种植成本。
  由于农户种植使用村工厂生产的有机肥,防治病虫害效果很好,真正实现了绿色种植。如今,槐北村依托蔬菜、金银花、艾草、苹果等种植产业,生猪养殖产业和新型颗粒燃料、有机肥加工等新型产业,已经形成了“乡村文旅项目+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的产业格局,走上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
  文化引领 滋养幸福生活
  渭河穿城而过,带来了风光无限的自然生态,也带来了厚重千年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宝鸡以黄河文化为引领,加快渭河文化传承和保护,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宝鸡什么最火?联盟大桥当之无愧。联盟大桥横跨渭河,桥塔采用哥特式欧式风格,主塔外表及塔顶设置欧式建筑景观造型,典雅大气,结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特点。附近还聚集了石鼓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仓老街、宝鸡大剧院、石鼓文化廊桥等多个宝鸡地标性建筑,许多外地游客来宝鸡都选择来这里看一看、走一走。
  宝鸡被称为“桥城”,仅渭河市区段,目前就有各类桥梁20座。植物园大桥全长998米,是西北首座全焊接工艺钢桁架拱桥;蟠龙大桥全长1146米,是我国首座单索背斜塔斜拉桥;陆港大桥全长1272米,是国内首座百米镂空型钢桁塔桥梁……一座座大桥横跨渭河,成为河上一道道彩虹,更是城市文化的生动体现。
  城市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宝鸡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工程,努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核心体验区,先后出台《宝鸡市创建5A、4A级旅游景区补助奖励办法》《宝鸡市高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提升计划》《“引客入宝”旅游奖励办法》等措施,不断提升黄河(渭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我们全面推动石鼓山、茵香河、天台山一体化开发,建设北坡生态人文观光带、南山农业休闲观光带、渭河一河两岸城市景观带,让城市风景如画,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同时,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系统推进黄河(渭河)资源发掘和普查,深度挖掘凸显黄河(渭河)文化产业的文化特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城乡建设,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作黄河(渭河)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打造黄河(渭河)历史文化文旅IP、新地标、新场景,持续深化文艺精品创排工程,精心编排《面皮》《铁胆御史》等优秀剧目,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黄河治水、黄土文化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繁荣发展。渭河这条流淌着经典文化的河流,通过多样的表现方式,娓娓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宝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指路航标。秦岭苍苍、渭水泱泱,从浓厚历史中走来的宝鸡,不断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宜居宜业宝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