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碧水穿城而过
金台区渭河龙丰滩区安装了健身器材
金台区团结运动公园足球场 本报记者 赵彬瑞摄
渭河生态公园成为城市“绿肺”本报记者 谢克强摄
市民在团结运动公园锻炼
金台区渭河生态公园夜景 本报记者 谢克强摄 本报记者 杨曙斌
分布在地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要问宝鸡的“绿肺”在哪里,市民的回答必定指向同一个地方——渭河生态公园。
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宝鸡人民的母亲河,渭河从甘肃渭源鸟鼠山一路向东流淌,千万年来哺育滋养了亲水而居的无数子民,也为两岸铺就了浓浓的生命底色。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考察时,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对宝鸡人来说,渭河生态公园如一条绿色的玉带,不仅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最清新的空气,而且护佑着沿岸百姓,成为群众休闲散步、亲近绿色的好去处。
持之以恒守护母亲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渭河宝鸡段长224公里,其中市区段长32公里。200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渭河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2004年10月,渭河宝鸡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拉闸蓄水;2023年12月,渭河生态公园三期生态治理项目完成……20多年来,我市将渭河综合治理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守护好从市中心穿流而过的母亲河,依水而建的渭河生态公园,伴随着生态治理的脚步,如一颗绿色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渭河市区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我市不仅在渭河河道中修建了10公里的防洪堤,还在原有河道北侧区域隔出了平均宽度近200米的河滩地,通过河道疏浚、污染治理、调水拦沙、生态修复等措施建成了渭河生态公园。同时,在渭河生态公园段渭河疏浚暨生态治理提升工程中,清理老化苗木,平整场地约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花卉近8万平方米,沿渭河北岸形成了一条8.4公里长的花海长廊。
而在渭河金台区段,近年来先后建成的团结运动公园和渭河龙丰滩区生态治理区,分别成为市区人流量最大和最新建成的休闲运动场地,成为我市渭河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工作中的代表。
“快看,那只水鸟是不是白鹭?”9月13日,从山东济南来宝鸡办事的刘凤师和妻子来到渭河龙丰滩区生态治理区,对这里丰富的植被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刘凤师说,他们来宝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闲暇之余,都会一起来到渭河边的公园转一转,感受这里美好的生活环境。“团结运动公园集健身和休闲于一体,设置的共享体育亭很方便,这两处公园我们都非常喜欢。”刘凤师说。
渭河治理突出原生态
刘凤师看到的渭河龙丰滩区生态治理区,位于市区钛谷大桥附近,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健身打卡地。
在这里,沿着淡蓝色的步道漫步其中,能领略草地和树木构成的连绵起伏的地貌,颇有曲径通幽之感;在百草园内,能够看到大片的连翘、芍药、牡丹、金银花、黄芩等中草药和花卉,别具一番风情;沿着月溪栈道前行,潺潺流动的溪水和水面上绽放的白莲花,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据金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是我市渭河市区段堤防加固及生态治理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我市打造“生态之城、美丽宝鸡”的重要举措。金台区将其作为“推进全域治水,提升河湖生态”的重要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治理范围位于代家湾橡胶坝到龙丰退水渠之间1.7公里的区域,滩区总面积约40.7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水系疏导和滩区生态治理,绿化36.2万平方米,种植花卉约4.5万平方米,形成芝樱花海、粉黛乱子草、橡胶坝休憩平台等网红打卡地;疏通恢复水域面积2.54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健身步道1万平方米、集散广场5100平方米、木栈道540米,河堤步道出入口5处、步道休憩区3处、卫生间2个;配套建设导视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浇灌系统及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
9月14日早上,送孙子到学校后,74岁的市民鲜先生就来到渭河龙丰滩区生态治理区散步。他说:“在附近居住了几十年,这里以前可都是荒滩地,真是想不到,经过治理之后,能变得这么漂亮!”
金台区渭河综合治理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这个项目从去年9月动工,今年4月竣工开园,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有关要求进行。“步道宽度不超过两米、路面高度不超过原地表30厘米、不修建亭子等固定设施,都是为了保护原生态。”他说。
群众共享绿色福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几年,市区团结运动公园频频火出圈,受到众多市民的喜爱。
无论是哪个季节,早上还是晚上,这里的人流总是连绵不断。据团结运动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单日最高人流量达到1.3万人次,今年前8个月更是突破120万人次。这背后,是市民对绿色的向往,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依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少老宝鸡人都知道,团结运动公园的前身也是一片荒滩,经过多年的改造治理,才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宝鸡市金台区园林绿化管理站站长田录起说,该公园一期项目2018年建成,总面积16.5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共建成10处足球场地及羽毛球、网球、篮球、田径场等各类运动场所;二期项目2020年建成,总投资300万元,增加了儿童篮球场等设施,建成了我市第一条城市智慧跑道。为了修复生态、美化环境,结合周边群众的休闲运动需求,金台区于2022年投资1100万元实施三期项目,并坚持生态优先,依据地形进行生态修复,呈现自然地形地貌,还将原有硬化场地改造成乒乓球场、篮球场,并配置多种绿植,让这里成为运动与休闲兼具、赏景与娱乐皆可的健身场地。
9月14日一大早,市民王瑞和丈夫便一起来到团结运动公园的乒乓球场地打球。她说:“这个球场现在来的人多得很,早上不到6点就有人来打球了,来得迟一些就没有地方了,这样的惠民工程真是太好了。”同时,来这里带着孩子玩耍、跑步健身、打球运动的市民也络绎不绝。
近年来,随着我市渭河生态保护工作日益推进,呈现在市民眼前的绿地、游园、广场越来越多,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也蔚然成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甘肃、陕西宝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金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紧密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