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宣讲队正在进行宣讲 村民在社区工厂上班 南坊社区开展文明积分兑换活动 本报记者 王玲
在今年“宝鸡好人”中,麟游县国有安舒庄林场永安管护站护林员王虎劳四十年如一日守护林场的事迹让人感动;县裕寿堂大药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关红侠诚实守信让人敬佩;全市表彰的“新时代好少年”中,麟游县两亭镇中心小学乐于助人的五年级学生张心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一时间,向身边好人、身边榜样学习成为时尚新风……
榜样,代表着文明的形象,传递着文明的力量。
走进麟游,水碧天蓝,推窗见绿;街巷整洁,和谐宜居;志愿服务,扶老助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一个个散发微光的麟游人,一幕幕诠释文明的动人画面,在麟游大地竞相出现。近年来,麟游县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文明新风培育,加强文明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这个山区小城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文明培育 涵养道德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8月13日一大早,家住麟游县九成宫镇南坊社区75岁的王新科带着老伴,和往常一样前往西海湖公园晨练,随身携带塑料袋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看到地上的烟头,就捡起来装进袋子里带回去;每月25日,将捡拾的烟头带到社区兑换盐、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这就是南坊社区推行“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项内容。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南坊社区是麟游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1481户居民中有812户是脱贫户。从山里到城里,从村民到居民,居住条件好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要养成。针对随手丢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社区提出了“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居民可以通过捡拾烟头积攒“文明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培育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除了捡拾烟头,社区将活动的外延不断扩大,居民参与其他志愿服务活动都采用积分制。几年下来,不仅社区的居住环境好了,居民的文明习惯也养成了。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活动设立到现在,文明兑换活动参与者达上千人,累计兑换物品3万多件。
王新科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参加社区的活动就当锻炼身体。这几年,家里的盐、洗衣粉等生活物品都是通过积分换来的,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走近”了群众,更“走进”了群众,也是当地注重文明培育,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明是魂,文化是根。作为因文而名的麟游,在文明培育中更加注重以文引领,成风化俗。
麟游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九成宫醴泉铭》碑更是彰显了中华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今年以来,麟游持续推动书法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艺术。6月底,举办陕西省“中国书法兰亭奖”骨干培训班期间,来自全省的书法大家在麟游县碑亭广场参与“百人同书九成宫”笔会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系列“内外兼修”的接力,不断坚定着麟游人循古向新的文化自信。
文明实践 展现时代风尚
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位于麟游县西部的两亭镇,每逢晴好天气,独特的山乡美景吸引人们争相前来打卡拍照。
提到两亭镇,“小板凳”宣讲总被人们津津乐道。
8月15日,麟游县两亭镇两亭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及驻村干部,来到冯家湾搬迁点,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宣传宣讲。大家坐着小板凳,围在一起,积极讨论,气氛热烈,这就是两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小板凳”宣讲活动的场景。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为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两亭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开展“小板凳”宣讲,变“把群众请进来”为“走到群众中间去”,随时随地开展宣讲,村里哪些地方人多,就到哪里去。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似的问答讨论,既轻松又接地气。渐渐地,“小板凳”这一做法在全县各个镇推行开来,政策宣传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红白喜事商议等等,村里的大事小情都通过“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来解决,真正让“小板凳”服务了“大民生”。
两亭村53岁的村民杨艳艳去年嫁女,彩礼要了5万元,姑娘出嫁当天,老两口给女儿女婿每人2万元,这件事在村里被传为佳话。
记者问及原因,杨艳艳笑着说:“‘小板凳’宣讲队这两年经常来村里宣讲移风易俗,大家伙早都听进心里去了,彩礼要多了,周围人笑话哩,只要娃以后过得好,比啥都强。”
据悉,今年麟游县还就抵制高额彩礼编排了一系列文艺节目,其中小品《彩礼风波》、相声《彩礼趣聊》等节目在全市多次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麟游县注重打造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以此为文明培育的主阵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
走进位于官坪新区的麟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麟游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民俗风情都浓缩于此。一个个麟游名人与时代楷模就像一面面旗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目前,麟游县已建成一个县级实践中心、7个镇级实践所和70个村(社区)实践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
文艺来自群众,更要服务基层。麟游县在文明实践中开展“文艺助力文明实践”活动,文艺工作者通过短剧、快板、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月1日,陕西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关中片区)在麟游县举行。此次活动作为全省关中片区第一场,为广大文艺志愿者扎实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结对子、种文化、传精神,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做出了示范。
长效机制 夯实为民底色
这段时间,居住在招贤镇堡子搬迁点的赵红光看着村里的光伏取暖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67岁的赵红光,2022年从招贤村下集组搬到了镇上的堡子搬迁点,从以前的土坯房到现在的两层小楼房,赵红光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兴的家具家电、抽水马桶等等,居住条件和城里楼房没有什么区别。搬迁前大伙都是土炕取暖,如今,赵红光希望冬天能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暖气。前不久,招贤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项目征集,了解到了大家的这一需求,并积极与中国电器装备集团协调对接,计划为搬迁点的群众试点安装光伏取暖设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为了更好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招贤镇提出“三单制”工作法,即“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干部接单”。“点单”内容多种多样,大到产业发展,小到家电维修,凡是群众需要的,都纳入了“点单”范围。
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麟游县先后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管理办法(试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群众需求。
与此同时,县上还建立起“县级领导抓网格、部门单位包区域、科级领导抓楼栋、干部职工包住户”的“四级联动”包抓模式,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各包抓县级领导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工,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就相关问题主持召开包抓区域单位居民代表联席会,协调解决“疑难杂症”,督促责任单位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
以真心换民心。麟游县之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就在于他们将落脚点落在了实实在在的事情上,落在了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上。
招贤镇梨家沟村43岁的罗乖会在村里的手套厂上班已有一年时间。援建企业将厂子开到家门口,她从一个家庭妇女变成了上班族,如今的她,不仅能挣到工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整个人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如今,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植根麟游大地,在城乡基层、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绽放璀璨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