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渭滨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侧记
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代表和群众“零距离交流沟通”

  本报记者 王菁
  “联络站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代表,反映的垃圾清运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是家门口的联络站,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8月6日,渭滨区辖区一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社区居民畅所欲言,反映生活难题、提出发展建议,人大代表认真听取建议,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这是发生在渭滨区人大代表一处联络站里的场景。
  近年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以开放思维和求解思维,持续推进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通过坚持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运行、实效化应用,使联络站成为广大群众的“连心桥”“民意窗”“服务站”“监督岗”。
  畅通民意渠道、回应群众诉求。渭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为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凸显主城区优势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目前,该区已在各镇街、社区、村组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40个。
  完善机制 开门纳谏解民忧
  建好基层联络站,拓宽代表“履职路”,想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基层民主的生机活力,完善机制、开门纳谏已成为必由之路。
  近年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立足实际,在原“有”基础上,在“优”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站点功能,陆续将联络站设在公园路、经二路及各镇政府办公场所等人流密集、交通便利地段,有效提升了联络站的“方便度”和“人气”。
  建得好还要用得好,只有将基层声音转化为代表建议,认真回应百姓所需、所盼、所求,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联络站作用。“我们通过定期开站接访模式,进一步加强代表进站履职约束。”渭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羊国义说,区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周固定一天作为代表接待日,每月固定代表活动日,结合区镇重要工作、群众重大诉求、区域热点事件等,提前将开展接待的主题、时间、地点广泛发布,方便群众、代表合理安排时间进站开展活动,现场听取群众意见。
  听取意见是重点,但不是终点,解决问题同步推进才是联络站发挥效能的关键所在。“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规范代表联络站的运行、接待和意见处理方式等机制,督促代表将群众意见统一收集整理、筛选归纳,形成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该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实施过程中,镇街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调研视察、研究困难问题、反馈办理成效,监督承办部门落实,跟进办理情况,提高群众意见办结率。
  渭滨区姜谭路街道辖区宝氮一区小区建设年代久,小区未接燃气管网,绿化面积少,楼体破损严重,群众生活品质受到影响。去年11月,人大代表高登峰接到群众反映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今年4月初,该小区启动改造,经过3个月施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是好,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们反映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该小区居民杨建国说。
  联络站要传递社情民意,更要发挥“联、商、督、促、智”综合效应。据了解,近年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建设联络站“1+N”工作体系,邀请辖区各级代表、企业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来站讲课、作辅导、谈建设、讲政策、听解读,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同时融入“普法宣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发挥联络站作用。
  着力拓宽站点“小空间”、发挥平台“大作用”,渭滨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联络站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数字赋能 “两码”办事提效能
  传统的线下联络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而数字赋能可以实现“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为群众服务。近年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一手狠抓联络站效能提升,一手坚持数字化建设,通过“云上见”沟通,挖掘出代表开展工作的多重方式,用“两码”办事提升工作效能。
  今年以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在所有镇街中心联络站实行代表个人二维码、联络站二维码上墙模式,这是该区联络站数字化赋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全时段访问、全过程记录、视图化呈现的关键方式。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联络站最新动态,实时联系找到代表,实现“码上约、码上办”。
  同时,渭滨区人大常委会建设运行代表线上履职平台,系统集成发布信息、学习培训、代表管理、活动开展、意见征集、建议办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代表活动“一网通管”“一屏统揽”,发挥“线上+线下”组合效应,为代表的创造性履职提供全程服务。
  “真没想到,我通过扫描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二维码,这么快就能帮我解决难题。”8月7日,家住渭滨区公园路的居民兰丽霞高兴地说。
  公园路是市区主干道,夜间经过此处的拉土车、工程机械车辆较多,噪声较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桥南街道代表中心联络站接到兰丽霞的诉求后,及时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交警大队等单位联系,加大对周边工地及大型机械车辆的查处力度,让该片区居民睡上了安稳觉。
  为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区人大常委会鼓励代表们将职能作用向外延伸,让代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矛盾化解、乡村振兴、形象宣传上发挥作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结合优势 打造品牌促发展
  “品牌”最能展示形象、最能形成引领、最能探索经验。近年来,渭滨区人大常委会在打造优秀联络站的同时,更加注重村(社区)特色联络站建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人大代表“小林工作室”就是渭滨区特色品牌联络站之一。该联络站以区人大代表、石鼓镇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小林的名字命名,位于刘家村村委会,服务刘家村、一城江山小区、赵家庄社区及周边群众1万余人。
  刘家村以种植无公害蔬菜及葡萄产业为主,在人大代表“小林工作室”的指导下,聚力打造“葡萄匠人”劳务技术品牌。去年,“小林工作室”发挥“致富站”作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0元。
  渭滨区发挥人大代表“六个作用”(为民办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形象宣传),通过建设成立“勤莉代表工作室”、乡村振兴联络站、“小林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进一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切实将联络站打造成“和谐站”“致富站”……
  “小阵地”集民意、解民忧,发挥“大作用”、释放“大效能”。今年,茵香河村聚焦文旅商联合发展建立了“建国面对面”联络站,这些特色品牌联络站犹如架在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温暖而贴心。“有事找代表,没事拉家常”已成为群众生活的新常态。
  探索永无止境,脚步不断向前。今年,渭滨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激励各镇街探索创新发挥联络站作用,在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上下功夫,结合人大代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突出优势,打造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议事站”、服务营商环境的“效能站”、促进科技创新的“人才站”和推进法治建设的“平安站”,力争推出一批有特色、叫得响、能记住的渭滨品牌站点,持续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为推动渭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