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健康养生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荧屏上的宝鸡周文化
《考古公开课》 揭开周原遗址的神秘面纱
《中国书法大会》 聚焦宝鸡文物书法艺术
《长相思2》 “瓜瓞绵绵”展现《诗经》元素
《封神:祸商》 演绎周文王与西岐传奇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国书法大会》 聚焦宝鸡文物书法艺术
本报记者 张琼
《中国书法大会》节目视频截图
大盂鼎上的金文、石鼓上的秦篆、九成宫醴泉铭碑上的唐楷、青铜器何尊上的“中国”……去年夏天,在央视大型书法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中,多次出现宝鸡文化元素。节目通过新颖深刻的解读方式,使宝鸡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相融相通,让生发于宝鸡的古老文字,更活泛、更有趣地呈现在荧屏之上。
《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六集聚焦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重器,鼎上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对大臣盂的一次册命。节目通过舞台剧等形式,展示了大盂鼎的铸造过程和制作工艺,体现出铭文的重要性。在专家解读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说:“铭文非常浑穆,而且有一种特别雄伟的气象,它实际上和我们几千年民族历史的厚重感,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特有的共鸣。”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说:“整个西周是金文最鼎盛的时期,大盂鼎是早期金文的一件代表,早期青铜器的铭文雄浑博大,有庙堂气象,同时它质简质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五集聚焦秦石鼓,解读了石鼓文的诗文内容、篆书艺术,并讲述了书法家吴昌硕临石鼓文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分享了石鼓多次被发现又多次被隐藏的坎坷经历,她说:“石鼓的经历,是我们中国文化颠沛流离,但是一直持续传承的一个象征……我们现在还能在故宫看到这几面鼓,虽然残损了不少,但能从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一直传承到今天,我就想起孔子那句话来了——天未丧斯文。”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杨涛说:“石鼓文的出现,让中国书法慢慢地往‘法’这个角度上着眼了,它对于汉字一些结构上的、偏旁部首的这些规定,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形象,我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先河。”
此外,《中国书法大会》第一集展现何尊铭文、第二集讲解九成宫醴泉铭碑上的文章和书法,也展现了宝鸡丰富多彩、厚重大气的文化瑰宝,耐人咀嚼。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