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特稿
第07版:百姓关注
第08版:健康养生
标题导航
|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高温持续 中医支招炎夏养生
推经络,顺序有讲究
吃好早餐防慢病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推经络,顺序有讲究
“医而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这句话出自明代著作《医学入门》,意思是说,学中医的人如果不了解经络,就像行走在没有照明的黑夜里,由此可见经络的重要性。按摩、推拿等传统中医养生法能够刺激人体经络、疏通局部气血、调节人体阴阳,达到养生保健甚至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操作中,除了手法、力度之外,推按经络的方向也至关重要。
《灵枢·海论》记载:“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中医认为,十二经脉贯穿全身,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经”指经脉,是主干;“络”指络脉,是分支。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座城市,经络就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大道为“经”,小巷为“络”。小巷的交通状况主要取决于大道,因此经络养生以“经”为主。
经脉走行有一定的路线,内外侧走行方向是不同的。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入胸,十二经脉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流注系统,将气血运送至全身。当身体直立、双臂上举、掌心相对时,四肢内侧和腹部多为阴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的走行是“从下走上”,而四肢外侧和背部多为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走行是“从上走下”。
推经络时,应该根据补泻目的来选择方向。我们可以将经脉想象成河流,人体气血顺着河流方向奔涌不息,如果逆着经脉循行方向刺激,就会减慢流速、减少河水,即“逆其经气,以泻除病邪”;若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刺激,则会加快流速、补充河水,即“顺其经气,以补益正气”。简单来说就是,顺行为补,逆行为泻。
因此,利用经络保健的第一步就是判断疾病性质,如缓急、虚实、寒热、表里等。上火或风寒暑湿等邪气导致的疾病,诸如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咳嗽喘急、口舌生疮、舌红苔黄等,可考虑为实病,应泻其邪气,可逆着经脉方向刺激。若长期患慢性疾病,身体虚弱,出现短气、乏力、懒言、腰膝酸软、畏寒等,则考虑为虚病,当补其正气,可顺着经脉方向刺激。第二步是在了解每条经脉经过的部位、关联的脏腑基础上,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经络。对于咳嗽、咳喘、流鼻涕等肺系症状,可选择手太阴肺经;心慌、心烦、心悸、胸闷、胸痛等心系症状,可选择手少阴心经或手厥阴心包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症状,可选择足阳明胃经或足太阴脾经;胸部两侧胀痛、容易急躁、喜叹气、口苦等,可选择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夜尿多、遗精遗尿、耳鸣、腰膝酸软冷痛、面白怕冷、下肢水肿等,可选择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选定经络后就可以推按了,应对实病时,可用力一些,以身体耐受为度,推按宜速度快、时间久;缓解虚病时,动作要轻柔和缓,宜速度慢、时间短。
从临床经验来看,从上往下推经络可以促进气血下行,有助于缓解上身的疲劳和紧张,减轻头痛、肩颈疼痛等;从下往上推经络则可以促进气血上行,有助于提升全身活力和免疫力,改善下半身水肿、沉重等症状;体质较好且无明显实证或虚证的人,推经络养生时无须关注方向,上下往返操作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推经络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疼痛感。如果出现过度疼痛或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就医。2.长期坚持。推经络是一种起效慢的保健方式,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3.重点关照。在推经络的过程中,若发现某些部位有浮络、结节条索等,可重点进行点揉、刮痧、推按等,以疏通局部气血。
(据《生命时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